清晨六点半的750路公交车上,南面村罗伯攥着菜篮挤到后门:“赵代表,末班车10点收工,我们老人赶集回程总扑空!”镇人大代表赵亦培的签字笔在便笺本飞速移动,手机已拨通交通分局视频电话。行驶的车厢瞬间化作移动议事厅——“马上核查老年客流,一周内优化方案!”分局长的承诺透过扬声器传出时,全车响起掌声。
这辆穿行12个村落的公交车,扶手杆嵌着“数字人大”二维码,椅背张贴代表排班表。谢岗镇人大办主任指着监控屏解释:“全镇公交变联络站,代表每月轮值8小时。”上周谢山村绿道除草事件见证着效率:村民扫码投诉“杂草藏蛇”后,代表谢剑锋带城管队员三小时清理完毕。如今路灯杆上新贴的反馈码,记录着整改前后对比图。
数字化赋能让民意搭上快车道。在谢岗村总站,张姨跟着志愿者学习扫码操作:“点这里选‘养老建议’,拍张活动室照片就行。”她的提议实时传入云端,系统自动匹配民政领域代表签收。后台大屏闪烁着72小时响应倒计时——上月提交的27条建议中,16条已办结,剩余条目标注着职能部门会签进度。
暮色中的公交维修厂,技术员正升级车载WiFi模块。“云端联络站夜间不打烊。”赵亦培展示手机弹窗:刚有夜班工人提交“增设工业区末班车”联名信。车窗外,新印的750路时刻表贴在站牌,末班车已延至11点。轮胎碾过减速带的震动里,满载民意的公交车正驶向基层民主新图景。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