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获高度评价

民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11-25 15:07:43

  “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获高度评价
 
  “生命之大美,在于人文,在于精神。容庚先生可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典范。观展过程数度哽咽。大家之范。赤子之心。”
 
  10月31日至12月5日,“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1月14日,在展厅的留言簿上,有参观者写下这样一段话。
 
  5个展厅,300件展品,供参观者品味容庚先生的收藏成果,瞻仰先生的学术高度,传承先生的道德文章。这位成长受业于东莞,求学治学于北京,精研书画于广州的鸿儒,跨世纪风雨,历学术沧桑,捐毕生珍藏。其大德、大爱和大艺从未如此清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业界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的序中写道:“其以90岁的生命为基点,向着历史与未来的两极放射着精神之光华。”
 
  走进展厅,《金文编》手稿摆在正中央。这是容庚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
 
  “我初学篆刻就花半个月工资买了《金文编》,这本书具有开创性,影响了几代人,至今都是案头书。”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说。
 
  而《金文编》初稿是容庚在自己的家乡东莞完成的。当时的莞城人文荟萃,名门望族众多。容庚就成长于容、邓两大望族之家,深受家风熏陶、家学浸染,在家族前辈的引导、指点和培育下,打下扎实的学术根基。在四舅邓尔雅的引导下,容庚选择金石作为治学方向,历时六年,完成《金文编》初稿。
 
  “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的第一部分就叫“莞城文脉彰粤乡”。该展厅的前言介绍,东莞是镶嵌岭南粤地的一颗明珠。莞城籍容氏、邓氏家族在经历几世的绵延,诞生了诸如容鹤龄、容祖椿、容庚、容肇祖、容肇新、容媛与邓蓉镜、邓尔雅等文人雅士。容庚先生出生于官宦诗书世家,族中有成就者辈出。一代代学人相互辉映,各领风骚,将莞城文脉延承并发扬光大。
 
  29岁那年,容庚北上求学,过天津时以《金文编》稿求教古文字学家、近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罗振玉,并得到其赏识。罗振玉向马衡引荐容庚,称容庚“治古金文,可造就也”。中学毕业生容庚因此被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破格录取为研究生,马衡就是其导师。
 
  马衡是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他引导容庚将铭文研究与器物考古相结合。毕业后,容庚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在北京期间,容庚编撰出版《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武英殿彝器图录》等多部权威著作,逐步走上治学高峰。
 
  “容庚先生在金文方面的贡献非常大。读他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述评》,可以看到他能从有限的材料里得出结论,而且这些结论被证明是对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多少证据就说多少话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以及他在学术上的高明见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焜说。
 
  1946年,53岁的容庚回到南粤大地,成为岭南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岭南学报》主编。他的治学重点由文字器物转向书画碑帖,培养扶掖后辈,潜心研究书画,编纂《丛贴目》《颂斋书画小记》等,卓有建树。
 
  展览的第二部分“艺心有寄气自芳”、第三部分“交契名贤称时誉”,分别展示了容庚在篆刻、书法、绘画、诗歌方面的作品和著作以及与当世鸿儒交流交往的书简、绘画等。
 
  容庚于书法涉广深知。其书法篆刻尤擅金文大篆,古厚劲朗、雅洁高华。其小楷清丽可人、印章清雅俊逸。其绘画技法全面而深入,格调重文人画一脉,雅厚拔俗,清气透骨。李刚田说,容庚先生的文字很讲究,字字有根据,而且不追求力量,追求的是温良恭谦让,追求的是文雅内涵,而且在那个时代,有一批古文字学者、书法家都有同样的追求,因此他的时代痕迹也很明显。
 
  从北上求学开始,到容庚又返回岭南之后,与其有书函往来的一流学者,包括叶恭绰、陈寅恪、王国维、陈垣、马衡、钱玄同等百余位。其中与郭沫若通函达64封。这些都被容庚集结于《来鸿集》中。这也记录了一代文人之间的友谊,也成就了一段文史佳话,体现了容庚作为东莞人的海纳百川。
 
  容庚得益于学术、艺术修养的滋养,在收藏界独具声名。他一生散尽家财,广泛搜罗,收藏了大量青铜器皿、甲骨,以及大量的金石书画、拓片、古籍善本。他晚年将大部分收藏捐献给了国家。彰显了文人风骨,展现了一颗为国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容庚辞世后,他的子女秉承其“学术为天下之公器”遗训,陆续将容庚生前未及捐赠的文物捐献给国家。无私家风,令人感佩。
 
  去年,容庚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177枚容庚藏印,其中包括古玺以及陈鸿寿、黄牧甫等大家之作。今年,其家属又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容庚书画作品5件,摄影图片文献78件以及容庚《颂斋藏印》原钤印普一函四册。容庚家属的捐赠,成为此次捐赠展的一个重要引子,在策展过程中,容庚的重大学术贡献和重要成就,更加清晰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综合各受捐机构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家属先后共捐出青铜器近200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近千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及抄本。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多,世所罕见。
 
 “这是首次对容庚的总结性展览。”罗兵说,此次展出的300件展品经过精挑细选,涵盖从学术到收藏等各个方面,包括文献、书画、篆刻、书籍、手稿、书信等。
 
  安远远说,容庚做学问是为了继承古人的文化创造,他在乱世收藏,在国家承平之际又捐赠给国家,让更多人在前人基础上作出更好的成绩,他自觉承担起为文化续文脉,为民族保存文化灵魂的责任。
 
  这场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协办,广州艺术博物院承办的展览令众多参观者动容。
 
  一个文博学生留言说:“曾在书中学到过先生,竟忘却了。今日觉得当重又记得。为了我们能看到的一切,多一个人记得也是好的。感谢您的慷慨,感谢您的家人的慷慨,感谢您为文博做过的一切。”有一名小学生留言:“我爱每一件国宝,谢谢容庚爷爷。”(来源: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