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汉教授推开国医馆会议室木门时,电子屏正循环播放登革热病理动画。8月2日上午,东莞市中医药学会年会现场座无虚席,后排加座的社区医生举着手机拍摄课件——这里正进行外感发热中西医诊疗培训。东莞市中医院副院长王磊敲击激光笔,大屏切换出基孔肯雅病毒三维模型:“夏秋蚊媒病高发期,中医六经辨证能补足现代医学退热短板。”他身后挂着《外感热病诊疗路径图》,标注着卫气营血辨证与抗病毒药物的结合节点。
分会场飘来艾草气息。陈嘉文副主任医师的指尖在志愿者背部游走,三棱针点刺大椎穴渗出血珠:“疏风泄腑推拿配合刺络,三小时降高热案例已在社区验证。”棉球擦过处泛起红晕,二十名基层医师同步在笔记本上画穴位图。隔壁操作台前,申妙芳护师将磁珠埋入患者耳穴:“这种'埋针治疗'可延续退热效果,成本不足五元。”厚街社区卫生站的李医生捏着磁珠感慨:“比单纯输液更适应城中村诊疗条件。”
主会场进入高潮环节。省名中医叶小汉展示的医案引起骚动:某登革热患者持续高热五日,白虎汤合抗病毒药物三天退热。他划出重点曲线:“经方石膏用量达120克时,血常规指标开始回调。”后排的年轻医生伸长脖子拍摄处方笺,虎门中医院参会者立即在工作群转发:“明日发热门诊试推六经辨证流程。”
散场时暴雨初歇。叶小汉在签到处被围住答疑,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宏基因组测序临床应用指南》。东莞国医馆的琉璃瓦滴着水珠,映出匆匆离场的红蓝救护车——这场集结三百医者的学术攻坚,正化作社区诊所里的新处方笺。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