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6条铁腕措施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全运会保障与民生痛点双管齐下

消费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4-23 18:52:44
 
  东莞以雷霆之势掀起食品安全治理风暴。市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实施"进莞放心吃"食品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剑指七大体系构建,26条硬核措施既瞄准全运会重大活动保障,又直击散装食用油、校园餐、老年助餐等民生痛点,更首次提出食品小作坊"微集中"管理、液态食品全链条监管等创新机制。这场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环节的攻坚战,将用100%抽检完成率、99.5%省级抽检合格率的量化指标,重塑"世界工厂"的食品安全标杆形象。
 
  在抽检体系构建上,东莞祭出"双百"军令状。每千人6.5批次的高强度抽检标准下,监督性抽检问题发现率必须稳定在2%以上,这意味着监管部门要像手术刀般精准切入农残超标、非法添加等顽疾。更引入"你点我检"的全民监督模式,让舆情监测与投诉举报直接左右抽检靶向,这种将大数据思维植入传统监管的尝试,或将改写食品安全治理的游戏规则。而针对引发全民焦虑的"油罐车混装"事件,方案直接对散装液态食品运输下达"生死状"——强制建立运输容器专管档案,推行卸货环节视频追溯,用工业级标准管控食用油等民生食品流转,这等于是给每滴食用油装上"电子身份证"。
 
  校园食品安全将迎来数字化革命。"一校一档"数据库的建立,意味着全市2000余家学校食堂的每一次刀具消毒、每批次食材溯源都将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流。这种把食品安全信息变成可计算、可预警的"数据矿产"的做法,在国内地级市中尚属首创。而对于老龄化社会催生的助餐服务,方案直接要求养老机构实行"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长者饭堂的餐厨垃圾处理记录将与企业征信挂钩,这种将民生服务与信用惩戒绑定的设计,彰显出治理手段的革新魄力。
 
  在执法层面,东莞亮出"三把铡刀"。对假冒伪劣食品实施"溯源式打击",建立跨部门的犯罪线索熔断机制;对食品小作坊推行"红黄牌"动态管理,无证窝点取缔信息直接接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更独创"糕点产业振兴计划",为徐福记等本土龙头企业配备由检测专家、品牌顾问组成的"发展智囊团"。这种"打击违规者+扶持合规者"的组合拳,暴露出这座城市既要安全底线又要产业发展的双重野心。
 
  品牌建设战线已延伸至传播战场。东莞同步启动"食品安全品牌工程",不仅要把"进莞放心吃"打造成比肩"顺德美食"的文化IP,更计划联合抖音、淘宝等平台开展"透明工厂"直播。当传统食品检测报告与新媒体时代的沉浸式体验碰撞,这座制造业名城正试图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重构食品安全公信力体系。而隐藏在26条措施背后的深层逻辑,是通过食品安全治理能效的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提供"东莞方案"——毕竟,能同时保障千万级人口日常消费和国家级赛事食品安全,才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终极考验。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