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这是五只彩鹮。”4月15日早上7点左右,东莞谢岗镇黎村一处稻田里,摄影爱好者蔡汝广拍到“鸟中大熊猫”彩鹮,迅速在广东观鸟群里走红。这是彩鹮首次“做客”东莞,这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光临,不仅刷新了东莞鸟类野外观测纪录,也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见证。
▲彩鹮在水中觅食
春季,万物萌动,鸟儿活动频繁。蔡汝广说,能够拍着彩鹮真是一种幸运。彩鹮是种旅鸟,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在中国曾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近几年才在一些地方被陆续发现。它们体型修长,羽毛深栗色,鸟喙似弯刀,羽色会随着光照角度而改变,由此得名“彩鹮”。
在蔡汝广的镜头里,五只彩鹮均是成鸟,它们时而梳理羽毛,时而飞翔,和周边的白鹭、牛背鹭一起悠闲在水中觅食。其修长的体形,栗紫色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绿色的金属光泽,光泽随着彩鹮的移动变化多彩,看起来非常健康。
“五只彩鹮光临,这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最好见证。”东莞观鸟协会会长苏敏娜表示,彩鹮喜欢群居,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主要以水生昆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栖息地减少,彩鹮成了“稀客”。彩鹮在迁徙旅途中,第一次在东莞停留觅食,从侧面印证了东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水里有鱼虾,周边有树林,为鸟类觅食和栖息,提供了天然环境。” 苏敏娜如是说。
对此,东莞观鸟爱好者阮少壮深有体会味,“除了彩鹮,我们在野外还观测到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肩雕、小青脚鹬、黄胸鹀,这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些珍稀鸟类频频光顾东莞,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
▲五只彩鹮展翅飞翔
环境好不好,鸟儿用脚在投票。近三年内,东莞观鸟爱鸟人士成倍增长,观测到的鸟类种类也频频刷新。苏敏娜透露,2020年只有268种,现在增加到3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就有6种。
近年来,东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治理水、大气、土壤,建设美丽乡村,林地、湿地、湖泊、海洋……为鸟类提供温暖的港湾。如今,东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路子。如今,彩鹮蹁跹起舞,摄影爱好者慕名打卡,这种温馨和谐的场景,正是东莞生态环境保护的靓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