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全国生态日媒体通气会上,东莞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十五运会环境保障进展。今年11月至12月,东莞将承办五人制男篮、举重等竞体项目及三项残奥赛事,石龙镇成为重点保障区域。赛事首次提出"美丽全运"理念,东莞当前环境质量已筑牢基础:上半年全市4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9个国省考断面全面合格,内河涌消劣比例超80%,赛事场馆周边1公里水体感官良好。空气质量与PM2.5浓度在168个重点城市中分列第15位和第10位。
立体化治污攻坚体系启动
围绕赛事核心区域,环境治理正多线推进。河涌整治方面实施"一河一策"动态巡查,对场馆周边水体开展污染源排查与闭环整改;大气治理运用"码上莞理"智慧平台强化VOCs走航监测,深化涉气企业监管,建立市镇两级空气质量会商机制。固废管理借鉴"无废莞马"经验,已完成场馆改造建筑垃圾处置,4家接待酒店均达"无废酒店"标准,赛时严控易燃易爆危险废物转运。应急体系构建市级统筹、镇街协同机制,组建专家库强化实战演练,采用组网联动监测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低碳实践贯穿赛会全周期
碳排放管理成为创新亮点。生态环境部门正开展场馆碳排放核算培训,指导节能改造与设备更新;第三方技术团队已着手整理赛事碳排放数据,为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在场馆运营中融入篮球文化、东莞智造等地域元素,通过行为引导强化减碳效果。监管层面提前排查场馆周边异味噪声风险源,结合"绿盾"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巡查,建立问题台账严防生态破坏。
通气会结束后,记者实地探访环境治理现场。在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精密仪器嗡嗡作响实时捕捉污染物踪迹;行至石鼓河畔,曾经的黑臭水体已重现清波,两岸绿植倒映水面。这些场景印证着东莞为"美丽全运"交出的阶段性答卷——当全运健儿在赛场拼搏时,一套覆盖水、气、废、碳的立体环境保障网络正在悄然织就。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