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塑胶跑道上,12岁的陈梓涵刚冲过800米终点线,立刻抓起激光枪抵住肩窝——喘息未定时,十米外的靶心已被红点锁定。7月27日的东莞体育运动学校内,丙组小选手们正在40℃高温下完成"动与静的魔术":游泳馆的氯水味尚未散尽,田径场的助威声浪又推着他们奔向射击位。这是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现代五项现场,七个镇街的百余名少年在击剑、游泳、跑射联项中角逐,东城队教练的记分册上已划满代表动作达标的星标。
"丁组孩子还够不着标准靶位,但持枪姿态比省赛选手还稳。"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的玻璃幕墙倒映着历史:2018年东莞体校组建现代五项队时,亚运冠军郭建力曾在此示范过转体击发。如今梯队建设已形成精密齿轮——甲组选手的佩剑交锋铮然作响,乙组少年在泳池划出25米标准泳线,而丙丁组虽然只设游泳跑步,但终点线处的体彩标识牌正记录每个孩子的冲刺帧率。这些画面将被剪辑成选材视频,连同团体总分榜(东城、石龙、望牛墩分列三甲)一起发往省队。
面对广深强队的资源挤压,东莞正用更精细的分龄赛制突围。当谢岗镇的9岁选手在跑步射击转换训练中摔破膝盖,医疗组处理伤口时发现其掌心攥着激光发射器——这种"枪不离手"的执着,恰是东莞体彩公益金持续投入的缩影。未来三个月,甲组前三名将进入"奥运苗圃计划",在郭建力曾训练的击剑馆接受特训。而此刻更衣室里的汗渍地图,正描摹着东莞现代五项的新版图。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