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的深圳湾畔,电子倒计时钟的红色数字在暴雨中格外醒目。当指针跳至"100天"刻度时,高志丹、程凯、王伟中、李家超、岑浩辉五双手共同按向启动装置,雨幕中的光束瞬间穿透云层——这标志着第十五届全运会及残特奥会正式进入冲刺阶段。主席台侧翼,三万名"小海豚"志愿者的绶带反光汇成银色银河,运动员代表何钧杰的宣誓词在雷声中字字铿锵:"以岭南木棉之坚韧,护圣火荣光!"
制度优势铸就湾区合力
大湾区体育史在此刻翻开新章:这是粤港澳首次联办国家顶级赛事。高志丹局长致辞时,身后巨幕实时切换着三地筹备场景——广州体育馆的无障碍坡道正进行最后承压测试,香港单车馆的木质赛道洒落晨检水雾,澳门东亚运体育馆的葡式窗棂与全运标识交相辉映。王伟中省长展示的电子沙盘上,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如星火蔓延,深圳大运中心改造工程负责人对记者比划:"这些可拆卸座椅赛后将捐赠粤北山区。"
匠心筹备诠释办赛理念
暴雨未阻隔细节的考究。礼仪团队托出的奖牌样品令摄影记者蜂拥上前:奖牌边缘镌刻着港珠澳大桥微雕,圣火火炬握柄处暗藏广府镬耳墙纹路。残特奥会吉祥物"圆梦"绒毛玩偶的眼部采用磁吸设计,视障运动员可触摸替换表情配件。香港特首李家超试戴同声传译耳机时,澳门工作人员正调试葡英双语服务系统。"简约绝不简单!"后勤指挥中心大屏显示,仅餐饮保障就建立了21条过敏源专属供应链。
体育为媒激活城市脉动
当残奥冠军谭玉娇推动轮椅划过启动台,场馆外正上演着更宏大的"城市赛事"。东莞篮球中心的夜间照明工程已调试完毕,惠州海上训练基地的防风浪堤刚通过验收。珠海街头,"全运道"彩绘巴士载着穿汉服的学生驶向横琴口岸。三地联动的不仅是硬件——程凯主席提及的"体育多元功能"正在发酵:深圳宝安机场的出入境通道新增赛事指引屏,广州地铁的盲文导向牌完成全域升级。此刻暴雨渐歇,倒计时钟的滴答声与港珠澳大桥的车流声交织,奏响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最强和弦。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