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沙田镇劳务市场人头攒动。人社分局执法队长陈伟强一把撕下某中介玻璃门上的假营业执照,泛黄的用工台账散落在地——"押金收据都没公章!"这是7月专项治理的典型场景。由公安、市监、综合执法组成的联合检查组,五天横扫24家劳务机构,四家无证黑中介被当场查封铁链锁门。在名为"速聘通"的门店内,执法人员抽出一叠空白劳动合同质问:"大学生押金转给私人账户,出事找谁?"墙上"包进名企"的广告语旁,正贴着新换上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处罚案例。
刚毕业的小陈摸着裤袋里被退回的500元押金心有余悸:"他们说富士康名额紧张,要先付岗位预留费。"这样的求职陷阱正被制成警示展板立在人才市场入口。劳动监察员手持"五防"清单现场教学:防黑中介(查双证)、防乱收费(拒押金)、防培训贷(看合同)、防付费实习(核企业)、防传销(拒高薪诱惑)——每项都配有大学生受骗的漫画案例。"上周有学生差点被'刷单贷'套住。"公安民警展示着刚拦截的诈骗短信,发送号码竟是虚拟运营商号段。
沙田人社分局的维权窗口新设"学生通道",电子屏滚动播放"三要"口诀:要核验企业资质(扫粤商通)、要留存收费凭证(索发票)、要举报侵权行为(拨12345)。"关停只是开始,"陈队长将四张吊销执照贴在警示栏,"暑期求职高峰,我们每天两班巡查。"此时人才市场外的公交站,大学生们正扫描宣传栏二维码,跳转页面显示着全市正规劳务机构白名单——这场清淤行动,正为青春梦想筑牢防火墙。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