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浪潮下,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迎来关键性突破。5月27日举办的2025广东"法治益企行"政企对话会东莞专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姿态揭开政企协同治理新篇章。这场集结全省12个核心部门与vivo、OPPO、慕思等24家头部企业的深度磋商,直指大湾区建设中涉外法律风险、科创成果转化、AI合规应用三大"卡脖子"难题,现场碰撞出的政策解决方案正重构湾区政商关系生态。
在东莞会展国际酒店三层会议厅,政企双方围绕"科技创新成果确权难"展开激烈辩论。省高院知识产权庭负责人现场披露,近三年大湾区技术合同纠纷年均增长47%,"我们正在建立技术事实查明智库,计划引入区块链存证平台"。这番表态引发生益电子等科技企业代表的共鸣,企业法务总监当场提出建立专利快速预审通道的诉求,省工信厅官员回应将在松山湖试点"专利保险箱"制度。
海关总署东莞分局与外贸企业就RCEP规则适用展开攻防演练。针对跨境电商面临的跨境支付合规风险,现场达成建立"白名单"企业通关便利机制的共识。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法律顾问系统首度进入议事议程,省律协与唯美陶瓷等企业签署协议,将共同开发具备合同智能审查、风险预警功能的法务机器人,预计年底在50家重点企业试运行。
活动高潮出现在"法治愿景同心圆"启航环节,政企代表联手启动的电子沙盘实时投射出东莞供电局的法治实践样本。这个累计投资23.6亿元打造的松山湖新型电力系统,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实现电力交易全程上链,其经验已被纳入省级标准制定计划。南方电网广东公司负责人透露,新型政企合作机制已在19个地市复制推广,东莞模式中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制度将升级为常态化企业合规官认证体系。
法治体检区当日即显现实效,28家企业通过市律协搭建的"法治CT"平台完成风险评估,检测出的327项合规漏洞已进入整改流程。东莞供电局法律部主任手持刚获取的《涉外用工合规指南》表示:"这种靶向式服务直击我们海外项目的痛点,比传统法律宣讲实用十倍。"据悉,政企对话机制将延伸至线上平台,省普法办开通的"法治直通车"小程序已开始接收第二批企业诉求。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