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东莞第一期中青班学员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行动坐标,展开一场贯穿政企、跨域联动的深度调研。从东莞住建局的"数字政务革命"到沙田"幸福港湾"的枫桥经验升级版,从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生态链到深圳龙头企业的创新突围战,这场为期15天的"行走课堂",不仅撕开了传统干部培训的刻板标签,更以刀刃向内的实践姿态,为东莞锻造新时代攻坚铁军提供了硬核样本。
在东莞市住建局,学员们目睹了一场静默的行政革命——"数字住建平台"用数据链碾碎部门藩篱,群众办事流程压缩60%的背后,是政务流程再造的颠覆性逻辑。而沙田镇"幸福港湾"多元解纷中心则上演着更生动的治理叙事:司法调解、社会组织等资源像精密齿轮般咬合,一桩征地纠纷从立案到化解仅用72小时。学员袁文志在调解现场攥紧了笔记本:"镇街治理的密码,就藏在这种党建引领与技术穿透的化学反应里。"这种冲击直接转化为行动纲领——其所在镇街当月即启动"一网统管"改革试点,用数据毛细血管疏通基层治理栓塞。
当调研触角伸向产业腹地,松山湖人才大厦的科创路演现场正爆发着另一种能量。工业数字大厦的LED屏上,某注塑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订单响应速度提升300%,而滨海湾新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一支海归团队研发的视觉算法正改写东莞鞋机产业的精度标准。学员缪定中在参访笔记中划出重点:"所谓智造转型,就是要用数字化手术刀精准解剖企业痛点。"这种认知很快落地——其主导的"百千万工程"专项小组,两周内推动7家传统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
深圳企业的参访则像一剂强心针。大族激光展厅里陈列着从濒临破产到全球激光设备龙头的逆袭史,来画科技用AI动画工具撕开千亿级市场缺口,达实智能的楼宇控制系统则演绎着"双碳"目标的微观实践。学员陈宝玲在达实智能的智慧会议室突然起身:"看明白了吗?东莞与深圳的差距不在产业基础,而在这种把市场需求焊死在创新基因里的狠劲!"这种顿悟引发连锁反应——调研结束次日,其分管的经济部门立即修订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将市场验证环节前置到研发立项阶段。
这场带着硝烟味的实训,暴露出东莞干部群体的思维跃迁:数字治理不再停留于概念炒作,而是具体为住建局后台跳动的数据看板;智造转型挣脱了政策文件的抽象表述,具象为车间里轰鸣的智能产线。当结业座谈会上,学员们用"数据穿透力""创新耐受度""治理颗粒感"等鲜活词汇总结收获时,一个更深刻的信号已然浮现——东莞的年轻执政梯队,正在用脚底板丈量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系。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