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重镇的松山湖,在基层治理领域再度亮出改革重拳。自2025年3月31日起,为期15天的"综合网格入格事项清单"专题业务培训全面铺开,通过刀刃向内的系统性能力重塑,为全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探路破题。这场覆盖全体网格员的"能力大考",以349项刚性指标构建起基层治理的全景作战图,标志着松山湖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迈出关键步伐。
此次培训打破常规灌输模式,构建起"权责穿透-案例解析-实战推演"三维攻坚体系。管委会18个职能部门精锐尽出,以"解剖麻雀"的精准姿态拆解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高频民生场景。课程设计直击基层治理"末梢堵塞"痛点,通过标准化处置流程、时限红线和责任边界的清晰界定,将原本模糊的"责任洼地"转化为精准的"治理坐标"。参训网格员在模拟实战中直面群体性诉求处理、多部门协同作战等压力测试,锤炼出"隐患嗅探-快速响应-闭环处置"的全链条作战能力。
首日民生服务专场即掀起"头脑风暴",社会事务局专家以"急诊式"教学法直捣基层治理盲区。当残疾人辅助器具申领流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在沙盘推演中激烈碰撞,参训的调度员肖志鸿坦言:"这相当于给网格工作安装了战术瞄准镜,以往凭经验应付的模糊地带,现在有了精准的作战手册。"这种将政策文本转化为场景化解决方案的硬核培训,正悄然重塑基层治理的微观生态。
松山湖党建办负责人在督导现场透露,此次改革绝非"运动式练兵",而是基层治理体系重构的揭幕战。随着标准化工作指引和动态考核机制的落地,网格员将转型为"全科治理专家",其工作效能将直接纳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数字画像。值得关注的是,培训中暴露的部门协同梗阻点已触发联动改革,多部门数据壁垒拆除工程与"秒级响应"机制建设同步启动,预示着基层治理正在从机械式"条块分割"向有机式"神经协同"进化。这场静水深流的治理革命,或将重构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底层逻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