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东莞市庆祝第二十四个记者节暨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颁奖礼在东莞广播电视台举行,感谢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表彰在新闻舆论战线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营造浓厚氛围。市委书记肖亚非出席活动并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活动。
肖亚非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他指出,一年来,全市新闻舆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百千万工程”、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反映东莞蓬勃向上、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不畏艰难、敢于争先的企业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双万”之城的活力和魅力,不愧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新闻铁军。
肖亚非表示,新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全市新闻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牢固树立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反映群众呼声,持续壮大主流舆论,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宣传产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团结力量。东莞是一座每天绽放新精彩的“双万”城市,希望大家用好手中的笔和“麦”,深入一线、积极发声,持续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素材,持续挖掘和传播新时代东莞故事,推出更多湾区级、现象级的宣传作品。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修养,持续拓脚力、长眼力、增脑力、强笔力,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姿态,不断报道展现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传播更加立体、丰富、全面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新闻工作者,持续引进、培育、用好新闻舆论人才,探索在加强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为大家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活动前,肖亚非一行会见了受表彰的新闻工作者,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观看了东莞市新闻精品展。
隆重的颁奖礼,火热的节目表演,充满爱心的礼包……11月8日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东莞庆祝第二十四个记者节暨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颁奖礼在东莞广播电视中心1号演播厅举行,向全市新闻工作者致敬并送上节日问候。
一年来,全市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经济复苏、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文化强市等重点工作,为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持续讲好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好声音、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气质贡献应有力量。
活动将镜头对准了新闻工作者,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点点滴滴。他们用笔尖与镜头,用创意与技术,用初心与坚守,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不负使命。
一年来,在莞新闻单位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会用善用融媒技能,创作了大量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新闻精品,交出了一份份时代答卷。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举行了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颁奖礼,为东莞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作品900件,根据评选规则要求,经专业、严谨评选,共评出获奖作品315件。其中,一等奖85件,二等奖97件,三等奖129件,报道东莞好新闻奖4件。
一年来,全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反映人民心声,用客观真实的触角、温暖热情的胸怀,传播社会正能量,他们是时代的力量。活动还为第九届东莞“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东莞“优秀新闻工作者”提名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此次记者节庆祝活动,东莞融入潮流元素,一线新闻工作者为全市新闻工作者带来精彩演出,用流淌的音符倾诉新闻工作者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街舞《播报精彩》充分展示了东莞新闻工作者的另一面;歌曲《梦想启动》把记者的从业初心与梦想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男生小组唱《跟着我念字正腔圆》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歌舞《阳光路上》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带来精彩视听感受……整个庆祝活动节目精彩纷呈,诚意满满。
东莞一线新闻工作者廖嘉慧、邓菲、章倩倩、胡晓丹还为大家分享了《不负使命,温暖同行》的故事,重温过去一年新闻大事记,感受记者眼中的“双万”东莞新魅力。
今年记者节,还举办了东莞新闻精品展。一幅幅新闻作品生动展示了过去一年来东莞新闻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反映东莞新闻人一路探索创新、砥砺奋进的昂扬斗志。
在颁奖礼过程中,还穿插了抽奖活动。受市委宣传部委托,东莞新闻工作者协会为理事、会员单位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关爱礼包,有实用的录音笔、眼部按摩仪、肩颈按摩仪、荷塘印象免费游玩券等,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带来“记者之家”的关爱。
本次活动得到了企石镇宣教文体旅办、沙田镇宣教文体旅办、茶山镇宣教文体旅办、虎门镇宣教文体旅办、凤岗镇宣教文体旅办等单位和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十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哈一代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富德生命人寿广东分公司、广东尚正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头荷塘印象生态旅游区、东莞市大朗苏商之家美食等商家的支持。
东莞日报社69件作品获东莞新闻奖
其中28件作品获一等奖,展现媒体融合不断取得新成果
11月8下午,东莞庆祝第二十四个记者节暨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颁奖礼在东莞广播电视台1号演播厅举行。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揭晓,东莞日报社共有69件作品入围,媒体深度融合成效明显。近年来,东莞日报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以“双一流”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团结奋进,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作品数量众多、全面开花,28件作品获一等奖
根据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公布结果,共评出获奖作品315件,其中一等奖85件,二等奖97件,三等奖129件,报道东莞好新闻奖4件。其中,东莞日报社共有69件作品获奖,一等奖28件,二等奖18件,三等奖23件。
本届东莞新闻奖,东莞日报社的作品涵盖了文字评论、新闻策划、新媒体传播、新闻摄影、文字消息、通讯与深度报道、融合创新等每一个项目,作品数量众多、全面开花,从专业角度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东莞的生动实践,全方位展示了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多角度报道了东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文化强市建设等方面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效,为“双万”东莞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届东莞新闻奖,东莞日报社共有28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手绘长图《全部解封!“羊毛衫”归来!手绘长图带你回顾这23个日夜》全景式描绘了东莞战疫让人“破防”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抗疫英雄们。通讯与深度报道《“潮玩之都”为什么是东莞?》从玩具制造基础、一流制造工艺、产业配套等角度,解锁东莞成为“潮玩之都”的密码。
强化内容创新,深入推进媒体融合
完成改版强化时政新闻党报定位,以名记名编工作室为引领推出冒热气精品,以“东莞+”为龙头打造全媒体矩阵,完成融媒体生态系统建设……近年来,东莞日报社以“三推进”为主要举措,信心百倍朝着“四做”方向,奋发有为抓好“六个重点”工作。
东莞日报社沿着“深度化、精品化、权威化、融合化”方向,完成了《东莞日报》第九次改版工作,进一步强化时政新闻党报定位和“定盘星”作用。加强《东莞时报·莞邑少年》宣传推广,构建莞邑少年品牌体系。优化提升“东莞+”客户端运营服务能力,下载量达520万,以“东莞+”为龙头的全媒体矩阵覆盖人群突破2000万。做好学习强国东莞学习平台运营,每月近20条稿件被全国平台采用,月均产生27条10万+爆款产品……东莞日报社平台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东莞日报社完成东莞报业融媒体生态系统三期建设,完成百度“文心一言”的接口对接和落地应用,对接互动视频和数据新闻功能,内容生产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上线“东视频Plus”品牌,上半年总阅读量突破2500万+。完成媒资管理系统一期建设,并获2023年度“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项目奖)三等奖。今年上半年,6件新闻作品荣获广东新闻奖,1件新闻作品获得“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全媒体大赛优秀作品奖。
接下来,东莞日报社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以更务实的举措推进东报传媒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东莞在全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走在前列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坚强的思想保证。
相关新闻
东莞地标建筑联动亮灯
致敬时代的记录者
11月8日,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东莞通过地标建筑亮灯等方式致敬新闻工作者,感谢他们在记录城市的历程中,为每一行文字、每一段播音、每一帧画面所付出的滴滴汗水。
8日21时,东莞的地标建筑联动亮灯致敬广大新闻工作者。民盈·国贸中心、东莞环球经贸中心、东莞农商银行大厦等地标建筑群集体亮灯,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讲好东莞故事,传播东莞声音”“守正创新,融合奋进”“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等标语轮番在高楼外墙播放,瞬间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流光溢彩的城市灯光秀,引得不少市民驻足拍照、朋友圈分享。
市民葛女士在逛街途中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幕,随即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并发配文发朋友圈:“这是一份值得人们尊敬的职业,祝福广大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得到许多朋友的点赞和评论。
新闻记者,作为与时代联系最紧密的人,他们记录着时代风云;新闻记者,永远在现场,用青春与热血践行“四力”;新闻记者,他们感知人物温度,点亮心中灯火,讲述中国故事。
“新闻工作者是很崇高的职业,感谢他们的付出。”小陈是一名新闻系大三的学生,当晚看到电子屏幕展示的字幕,也希望自己日后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在新闻行业里,为传递正能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年的记者节氛围浓厚,让我感受到大家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与鼓励,也鞭策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东莞日报记者王浦皓说,“作为一名00后记者,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开放和创新的心态面对工作,持续保持积极学习的习惯,努力做好一个新时代的新闻人。”
何为记者?
记者,记着。11月8日,东莞庆祝第二十四个记者节暨第十六届东莞新闻奖颁奖礼举行,为全市新闻工作者过节。记者节及庆祝活动在全市引发强烈反响,不少记者有感而发,更有广大读者、网友为记者送上节日祝福。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获得东莞新闻奖一等奖,对我这个正式参加新闻工作刚满一年的“新人”是莫大的鼓励及荣誉。作为一名“00后”新闻工作者,这也是我度过的第一个记者节。在这一年之余的工作当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珍贵的新闻生产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此过程中,我从千禧一代的视角,去创作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身处媒体融合的时代中,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开放和创新的心态面对工作,持续保持积极学习的习惯,努力做好一个新时代的报业人!
——东莞日报记者 王浦皓
今年的记者节是我“持证上岗”后的第四个记者节。四年间,在无数次的采访、写稿中,我的采编能力日益精进,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和使命了解得更为深刻,同时也深感荣幸,能用文字和影像记录这个时代的脉搏跳动。获得第九届东莞“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于我而言,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勉励我要不忘初心、继续成长。未来我将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更加优质、更具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不负公众期待,讲好东莞故事。
——东莞广播电视台记者 吴燕玲
做记者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体验,有困难、有挑战,也有惊喜和收获——记者节就是这样的一天。捧回东莞新闻奖的一刻,过去一年的工作点滴又出现在眼前,那些沾着“泥土气”的新闻依旧鲜活地冒着热气,时代的发展在一个个文字、画面里留下了注脚,“为什么要当记者”的问题在心里有了愈加坚定的答案。记者应该是瞭望者,担道义、著文章,携着初心和梦想投入时代发展大潮。未来,我会朝着全媒型记者努力,把新闻写在媒体平台上,也写在东莞大地上。
——南方+记者 马新杰
虽然我不是生来就妙笔生花,但我会绞尽脑汁用有力的文字传递温暖的故事;虽然我不是经常都光鲜亮丽,但是我可以凌晨三四点,也神采飞扬地出现在镜头前,记录城市的变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已经14年了,但仍然心怀梦想,眼里有光。因为我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坚守,记着作为!因为只有把故事留存、把感动定格,才能让温暖继续,让正能量花开遍地。
——常平镇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桂瑛
记者传递真实声音,传播正能量,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我接触到的每一位东莞记者都是不辞辛苦、非常敬业,他们在采访前就做足了功课,在拍摄的过程中反复讲解我不懂的,不怕麻烦地一次又一次拍摄。曾经有一位记者要采访我,由于担心网络上虚假炒作,他在现场蹲守了几个小时,非常专业和敬业。在记者节,我向记者朋友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在每一个繁忙的日子里记得照顾好自己”。
——东莞网红“炒粉姐”
我是东莞日报的忠实读者,每天都会看东莞日报,当自己看到办公桌上每天一份崭新的东莞日报,倍感亲切。东莞日报和东莞+都是我了解本地新闻的重要途径,在记者节这天,我想对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有益的新闻资讯。
——广东顺域机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徐博华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