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这座总投资8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博物馆正快马加鞭地建设中,预计将于2026年开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博物馆。作为东莞“十四五”规划重大公共文化项目之一,新博物馆承载着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最新期待,将为东莞“博物馆之城”建设注入新活力。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新馆主体建筑已见雏形,主体混凝土结构已经封顶,样板区装修进入尾声,预计3月底完工。中建五局华南公司项目生产经理李登钊介绍,新馆对设计、工艺、材料要求极高,施工前先在样板区进行展示,由设计院和业主验收确认后,再参照样板区的标准进行主体建筑的装修装饰。
新馆以“山水之城 立体园林”为设计理念,采用石材、金属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外立面设置900平方米的光电玻璃,融合媒体展示、幕墙功能与LED技术于一体,实现屏幕与湖面相互交汇的视觉效果。新馆还将打造智慧博物馆,集成化呈现展示内容、展厅调整、人员动向、播放信息等,方便市民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和展览。
在施工过程中,DFC数字建造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DFC数字模型,每个构件的规格、安装说明等信息一目了然,实现正向设计、精细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产业化生产,并进行各专业碰撞检查,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并优化,减少二次返工和材料浪费。李超介绍,DFC模型不精准会影响施工功效和成本,施工方通过全专业碰撞和穿插,持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钢筋安装在正确位置,保证安装质量。
新博物馆建设还注重绿色低碳,采用可重复利用模板、节能墙体材料、再生低碳混凝土和砖块等绿色建筑材料,减少了固废和碳排放。模板采用免开孔工艺,整板尺寸不变,便于整板回收和二次利用。此外,新馆还设计了7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以维持项目恒温恒湿系统和安防系统用电量,保证地下库房温湿度处于合理偏差范围,避免文物生锈腐烂,保证博物馆安全。
莞讯网观点:东莞市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不仅是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一次对未来建筑技术的全面展示。从设计理念到施工管理,从材料应用到智慧集成,新馆处处体现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相信新馆的建成将为东莞市民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成为展示莞邑文脉、岭南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