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教育丨“被性骚扰是因女生风骚”? 如此观念不该出现在课堂

国内   来源:东莞+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3-08-15 14:44:55

漫画/郑伟华

近日,网传广东肇庆市怀集县第一中学讲座称“被性骚扰是因女生风骚”,引发网友关注。8月9日,当地教育局发布情况说明称:该讲座课件存在一些表述不当,引起网民误解。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该校进行整改。

情况说明发布后,引起了网友更多的质疑:“这仅仅是表述不当这么简单吗?”“怎么理解才不算误解呢?”“这不是表述不当,而是思想不正”……一句“表述不当,网民误解”,表明学校可能仍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掩盖了学校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涉事学校和老师不仅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受害者有罪论”的逻辑漏洞,反倒是继续植入这种“有毒”的偏见,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更引发了负面效果——将被侵害归罪于受害者的“花枝招展、举止风骚”,这是一种将犯罪行为合理化、正当化的倾向。

在性骚扰事件中,更应接受教育的应该是加害人而非受害者。暗示女生注重外貌魅力会导致“被性骚扰”,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平对待,也是对性骚扰行为的错误解读和纵容;不仅使女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大打折扣,还给学生们建立受害者有罪的刻板印象,着实不该出现在课堂。

中国青年报评论称,在性骚扰事件中,该被追责的是侵犯他人权利者,而非受害人,将性骚扰简单归因于女生穿着、举止“有问题”,恐怕不只是措辞不当,更是搞错了问题的重点。

新京报评论则从该言论的原因辨析此次事件。新京报评论称,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思维,不过是一种逃避真实问题的自我安慰。事实上,劝诫女生不要“举止风骚”“言行举止轻浮”,也不能真正消除性骚扰,真正要做的是从社会层面营造安全的、对女性友好的环境。

性教育不可怕,可怕的是怎么教育。学校的教育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树立榜样,传达科学观念。

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防止受到侵害,出发点是好的,但教育不容有事实错误。当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这一教育时,一方面要以此事为警钟,加强对相关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对课程内容明确规范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性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做好充足的论证与准备,加强价值观、道德观上的引导。

在践行教育的过程中,更要警惕将错误思想灌输给学生的行为。只有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对待事物能产生自己清晰的判断而不被存在偏差的观念影响,那么,教育才能更好发挥“引领”的正能量。只有真正意识到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健康起来,让公序良俗得到更好的维护。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