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协推动一线协商赋能社会基层治理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坚持“协”在基层,“商”在一线,扎实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更好发挥政协协商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为东莞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夏日炎炎,同样“火热”的是石龙镇某小区,一场以“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为主题的专题协商活动正在热烈展开。市政协副主席陈树良、副厅级干部李光霞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组成调研组,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群众代表、物业公司代表以及业委会代表等围坐成圈,共同商议如何进一步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当下,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也是汽车行业未来大趋势。在老旧小区,应该如何新建和管理新能源车充电桩?”调研组成员以请教的口吻,抛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打开了话题。
一名物业公司代表说:“在现有供电系统的基础上,要在有富余电力的情况下,征得相邻车位业主的同意,才有安装充电桩的可能性。现有条件下,很难满足更多业主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每个人都装充电桩,不太现实。”政协委员接着说,“刚刚,物业公司代表提到了小区公共空地的事,可以利用起来建公共充电桩,大家共享。”
“对,这样可行性很高。”在场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明确由专门部门安装,利用空地为业主创造共有收益,并解决了实际需求,业主容易表决同意。而且在地面安装的话,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少。”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话题一个接一个抛出,党建如何引领小区治理、业委会如何规范化运作、物业管理行业如何激发活力……大家畅所欲言,既反映问题,又有建议意见,还有互动反馈,整个协商过程不躁不急、有理有据,气氛热烈有序。
“大家各抒己见,提了很多接地气、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市政协调研组表示,物业管理是服务居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城市发展和生活品质提升,既是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也是政协履职的重点要点。在深入镇街广泛开展政协协商的基础上,调研组还到外地“取经”,学习研究深圳、广州、合肥、安阳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不断丰富充实调研内容,结合实际提出系列对策建议,完善调研报告,积极助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发展、提档升级。
东莞是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之城,市场主体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基层治理任务繁重艰巨。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社会基层治理议题,开展系列协商议政活动,为社会和谐稳定增添更多力量。
——围绕加强法治乡村建设,2020年,市政协组织开展专题视察活动,先后走访多个相关部门,深入村(社区)实地视察调研,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详细了解11个镇街法治乡村建设状况,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形成专题调研视察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着力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乡村行政执法机制、不断完善为民便民利民法律服务、积极加大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力度等5方面综合性对策建议,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围绕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21年,市政协先后走访了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编办、市司法局等多个部门,实地考察寮步、大朗、高埗等镇街,召开多场座谈会,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提出系列对策建议,助力推动我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并于2022年开展“回头看”民主监督活动,深入了解我市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进展情况,情况报告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转办。
——围绕完善基层救助帮扶体系,2022年,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救助站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以及东城、南城、厚街、洪梅等镇街,召开多场座谈会,收集了常州、无锡等地相关的先进经验做法,梳理我市基层救助帮扶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实际提出20条对策建议,助力我市打造和谐善治新高地、民生幸福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要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东莞市政协将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继续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搭建更多政协协商在基层的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推动形成“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增进民生福祉、赋能善治良政贡献“政协之能”。
“要多留心、多调研,积极为保障妇儿权益发声。”近日,市政协常委张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作为市妇联副主席,她耕耘在东莞妇儿事业的沃土上;作为政协委员,她深入基层,了解实情,认真撰写提案,积极参政议政。张琦把两个身份有机融合,发挥出双重效应,用心用情交出“委员作业”,书写履职答卷,努力描浓全市妇儿幸福生活亮丽底色。
6月7日,一则好消息传来——“莞家福”首个罕见病关爱中心正式成立,旨在为罕见病群体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提升全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度与知晓率,增强大家对罕见病的防治意识。
“这太令人高兴了。”张琦说。原来,今年东莞两会期间,她提出了《关于东莞市罕见病儿童的综合防控和关爱工作的建议》。
“儿童罕见病群体目前仍面临大众认识不足、融入社会困难、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缺位、主动预防空白等问题。”张琦建议,从科普宣传教育、婚检孕检及新生儿筛查、儿童罕见病协作体系建设以及援助服务等四个方面,让罕见病儿童得到救治、救助和关爱。
为儿童罕见病群体呼吁的同时,张琦也关注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工作。
“一名妇女长期酗酒,因酒精导致精神障碍,无法正常照管自己两个女儿。诸如此类,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问题并不少见。这个问题与相关规定不明确或者相关协调工作机制没有建立有关,应该引起重视。”张琦说。基于此,她参与撰写提案《关于加强我市未成年人政府临时监护工作的建议》,呼吁我市制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政府临时监护工作规定,建立政府临时监护工作协调机制,将外来未成年人纳入政府临时监护工作对象范围。该提案获得2022年优秀(表扬)提案表彰。
“好提案从基层一线来,听呼声,解难题。”张琦把妇联干部与政协委员这两个身份有机融合,发挥好双重效应。
“政协委员履职还要有同理心,一方面站在群众角度,反映民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协调方式和方法。”张琦说。作为妇联界别召集人,她创造性开展界别工作,认真参政议政,对政府工作建言献策,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纳入《2023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城市发展献策。
一路履职,一路成长。张琦说,“在履职过程中,结交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开阔了眼界,得到了成长。在协助群众解决难事时,内心也得到了满足。”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张琦将继续扛起政协委员的担当和使命,践行为民宗旨,厚植为民情怀,以履职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