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中堂的广东“最美家庭”和“东莞好人”的关键词,哪个戳中了你!

国内   来源:文明广东、文明东莞、东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3-07-05 09:51:42

你眼中的“最美家庭”是什么样子的?

守望相助、绿美兴家、向上向善、热心公益……

这些“关键词”,是中堂镇陈志坚家庭用心经营描摹出的“最美家庭”底色。近日,陈志坚家庭获评广东省“最美家庭”。

那么,你眼中的“东莞好人”又是什么样的呢?

默默坚守、爱岗敬业、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这几个“关键词”是中堂镇的黄伙妹用实际行动诠释出的“爱岗敬业”的丰富内涵。

近日,黄伙妹被评为2023年第一季度“东莞好人”(敬业奉献)。

今天,让我们走近广东“最美家庭”陈志坚家庭和“东莞好人”黄伙妹,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广东省“最美家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6月28日下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在广州举行“颂党恩·传家风·弘美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暨2023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揭晓仪式,现场为2023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颁发牌匾,并为他们赠送《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

揭晓仪式分为以善传家、绿美兴家、用爱护家、忠诚耀家四个篇章,以十大“最美家庭”故事为主线,通过短片、访谈、曲艺联唱、音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家庭感人故事,展示良好家风,反映全省家庭文明建设丰硕成果,并动员广大家庭参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积极投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广东“最美家庭”陈志坚家庭

同心同德育苗,让稻菽掀起千重浪

仲夏初茫,烈日灼灼。在中堂镇凤冲村的田地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依旧忙碌:顶着大太阳,看水、育苗,看到脚下的一株株禾苗长势良好,他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陈志坚家庭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家庭”

他就是被誉为“东莞袁隆平”的中堂凤冲水稻科研站站长陈志坚,把水稻育种当成一生的事业,已从事水稻育种工作50多年。作为丈夫的“贤内助”,妻子肖启凡则坚持数十年如一日支持陈志坚追梦,两人用心经营家庭,言传身教,以优良家风引领孩子成长。近日,他们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家庭”。

夫妻同心

把水稻育种当成一生事业

陈志坚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源于他小时候一段吃不饱的经历。

因为贫穷,他很早就开始帮着父母务农。一次偶然的构思,陈志坚解决了让当时公社和农机厂专家都感到苦恼的问题,他结合务农经验,设计了一个“压萍机”,公社书记立即将模型送去农机厂,没多久就加以完善,研制成功。那年全市农业丰收后,陈志坚第一次在全市农业专家面前展示、讲解他的研究成果,他说,这就是他追梦路的起点。在那个“人人洗脚上田”的改革开放年代,他却选择了坚守在田间。

丈夫要追梦,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重担自然落在妻子肖启凡身上,开始虽然难免有怨言,夫妻俩也难免闹些别扭,但看到丈夫倔强的坚持,肖启凡选择了支持。

1998年,陈志坚的第一批水稻研究成果——凤联4号和凤联5号横空出世。接下来,在妻子的支持下,陈志坚又培育出了紫红稻4号、凤香丝苗、凤兴丝苗、凤新丝苗等多个水稻品种,其中多个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可推广种植,让不少种植户增产增收。

在陈志坚培育水稻的路上,每一粒种子从萌芽到成熟,肖启凡都参与其中。把水稻育种当成一生的事业,为广大农民培育更多优质品种是陈志坚的理想和追求,这同样也成为了肖启凡的梦想。正是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陈志坚、 肖启凡夫妇互相理解、守望相助、共同奋斗,用勤劳双手经营幸福家庭,以守护小家庭成就社会大家庭。这些年来,陈志坚的成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获得不少荣誉。他说:“功勋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妻子的一半。”

热心公益

水稻科研站成为教育实践基地

陈志坚的水稻科研站位于凤冲村,成立于2005年,占地1.2亩。陈志坚说,当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水稻的育种、开发研究,特种水稻的潜在价值开发及水稻育种的学术交流。十多年来,他不但在这里收获了许多科研成果,也使得水稻科研站的社会功能日益拓展,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让年轻一辈能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陈志坚将自己的水稻科研站无偿开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每年的春耕、秋收时节,都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陈志坚总是很乐意为学生们科普农业知识和传授耕种技术,看到学生们认真学习体验劳动的样子,他就觉得十分开心,虽然事后要为他们扶正秧苗、收拾农具,但他乐此不疲。

作为一名老党员,又是中堂百姓宣讲团成员,陈志坚还经常去到学校和田间地头,为青少年作主题宣讲,用亲切的乡音、接地气的语言为同学们分享他投身农业的奋斗故事,以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研发水稻的感受和人生感悟,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技术本领,争当新时代好青年。他刻苦勤奋、默默奉献的精神令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陈志坚参与的公益活动、宣讲共30多场次,惠及党员干部、学生1500多人次。

▲中堂“行进中的党课”中,陈志坚为年轻党员上党课、讲“稻”理

2022年,中堂“行进中的党课”在凤冲村水稻科研站开讲,陈志坚还在田间地头为年轻党员上党课、讲“稻”理,激励年轻党员以老一辈党员为榜样,奋发作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如今,坚叔讲“稻”理已成为中堂的党建工作品牌,为大家公益授课,陈志坚虽然牺牲了不少个人时间和精力,但他表示,只要组织有需要,他会坚持为大家上好课,讲好科技兴农故事。

言传身教

稻菽再掀千重浪

在陈志坚、肖启凡夫妇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之下,他们的孩子纷纷成长成才。其中,大女儿陈喜安是人民教师,为国家培育人才,奉献自己的知识力量。二女儿陈喜莹则继承父亲的衣钵,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加水稻新品种和科学施肥研究课题贡献力量。儿子陈应鹏勤劳创业,积极向上创造自己的事业。

陈志坚经常对孩子们说,这是辛苦却值得为之付出的事业。二女儿陈喜莹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付诸行动。自2003年毕业后,陈喜莹除了学习科学的农业耕作知识,还不怕风吹日晒跟在父亲身边学习水稻育种理论和各种实操,十多年如一日,奔走在田间地头,专注水稻育种技术,以农民的本色让土地丰收。

2010年,陈喜莹被授予“东莞市劳动模范”称号,她所参与选育的中广丝苗 5号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17年引进到广西进行品种备案,选育的凤营丝苗于2018年引进到长江中下游七省进行品种试种。

陈喜莹同时也是凤冲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更成为父亲公益事业的重要帮手,父女俩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宣讲场所、科普基地上,传播党的理论和农业科学知识。

21世纪,人们从追求高产到追求营养,陈志坚的梦想也从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升级为培育营养价值高的水稻。“营养大米在中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肖启凡则支持着丈夫、儿女的事业,默默奉献。这样平凡的一家人,互相支持、乐观有爱、向上向善、其乐融融,通过自己的努力描摹出了“最美家庭”的样子。

由市文明办发起的2023年第一季度“东莞好人”评选活动,经广泛推荐、初步筛选、点赞评议、网络公示和综合评定,李婷等25位同志被评为“东莞好人”。其中,中堂镇中心社区黄伙妹获评敬业奉献类“东莞好人”。

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黄伙妹的事迹吧!

黄伙妹,女,1956年3月出生,东莞市中堂镇中心社区人。今年66岁的黄伙妹,自19岁从母亲手中接过船桨,成为郭洲渡口的“摆渡人”,从木船到铁船,历经47年,每天在近200米的河道上接送村民,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路线,从日出到日落,一天100多个来回。

47年来,她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河道上摆渡,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她却始终坚守着,东江的风磨砺了她粗糙的脸庞,她用粗壮的双手为乡邻摆渡起一座“移动的桥”。她说,摆渡摆渡,就是为了给大家方便,能为村民做一些事,她觉得很值得。在这平凡的日子里,她默默坚守着这份简单的信念。对她而言,渡口连接的不仅是生活和梦想,更是邻里之间家长里短的情谊,每天看着上学、上班的,卖菜的乡亲们平安归来,她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开心。47年的岁月坚守中,她用青春见证繁荣,青丝变成白发。两岸的风景不断变化,迎来送往中,不变的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在平凡的岗位,他们默默耕耘奉献,凝聚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中堂的“文明榜样”点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