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水务局获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
近日,水利部作出表彰决定,广东省有4个集体获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10名个人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其中,东莞市水务局获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黎永年代表东莞接受荣誉匾牌。这是东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后,在水务领域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东莞市水务局以建设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工作目标,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依法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取得良好的工作实效。在2020年、2021年度水土保持省级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水土保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高位推动,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支撑。为了更好地发挥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东莞全面贯彻国家、省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完成《东莞市水土保持条例》立法,查漏补缺,为全市开展水土保持强监管提供更实更细的法律支撑;建立市领导担任召集人,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等19个单位和国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土保持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部署、推进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编制印发《东莞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明确东莞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对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以及科技支撑等作了具体的部署安排,为东莞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
科技驱动,切实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效能。东莞一手抓水土保持“放管服”、一手抓水土保持信息化支撑,双抓双促,相得益彰。一方面,审批“全网办”,实行水土保持“一网、一门、一次”审批改革和“一站式”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承诺制审批,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实行“全网办”,在受理后1个工作日办结,助力东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管理“信息化”,开发“东莞市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设立方案审批、项目管理、遥感解译、综合信息、终端应用、GIS系统等六大板块,推动水土保持项目监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全面加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推动和加快水土保持“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疑似违法违规项目的发现、认定和查处,有力地支撑了东莞水土保持“强监管”的落实落地。
市镇联动,充分彰显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东莞有34个镇街(园区),属“市-镇”两级扁平化的行政体制管理,全域669条河流,土地开发强度近50%,东莞的水土保持具有浓厚的城市水土保持色彩。为了推进东莞水土保持工作,东莞以市镇联动为主抓,确保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扎实推进。一是责任清单化。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部分下放园区、镇街,市立项项目由市审批,镇立项项目由镇审批。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压实园区、镇街水土保持工作责任。二是监管精细化。印发实施《东莞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核查检查方案》《东莞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对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建设过程、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以及考核实施全流程监管进行全面规范、明晰,为市镇落实“强监管”提供严密的制度保障。三是重点任务项目化。把水土流失治理、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园区、镇街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任务,推动建立项目库。(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