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计在中国》联展多地开展
近日,由东莞图书馆策划、出品的《阅读设计在中国》联展在全国多家图书馆公益展出。展览首次提出内容和形态相结合的“阅读设计”理念,分为“纸与屏”“文与图”“场与人”三大部分,从阅读载体材料的革命,文图信息传达形式的转向,阅读场景与读者的交融,从更宏观的视野呈现了中国阅读发展史的脉络,也为探索书籍的发展形态与阅读的未来走向,提供可能的启示。
“纸与屏”,从广义书籍的载体形态出发,梳理简牍装、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线装等书籍形制演变,从感官设计和信息传达视角展现现代书籍设计的革新,以及屏读在质感、即时、交互、场景方面的阅读体验,展示了书籍的载体形态、表现方式的演变脉络。每次书籍设计的范式转移,都为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速度、形态带来革命性变化,也促成阅读语境的新变局。
“文与图”,从书籍中文图关系入手,梳理文以图始,图以释文,文图相和三个历史时段,图文互相配合、增进阅读理解的基本特征:文字从具像图画向通用、标准的抽象符号演进,形成通用易识、具有阅读美感的文字;纸张、雕版印刷术发明,图像的可复制性增强,插图美化书籍、实用辅读,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的书籍成为中国文献的重要类别;信息爆炸时代,图像作为阅读内容更符合追求阅读效率的心理,连环画、漫画、绘本等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迅速风靡。每一阶段文图信息传达形式的转向与演化,都引起了人们阅读心理、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效果的巨大改变。
“场与人”,作为全民阅读重要场所的公共图书馆,在古与今、新与旧、传承与创新的设计理念中,“美丽书籍”,“e时代”,滨海之眼,已经成为城市阅读的文化地标;空间布局融合开放、人本、智能、共享、生态理念,将封闭的场馆变为开放的区域、将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知识、将单一的内容变为多形态的思想,从而更为读者所乐意亲近;阅读活动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探寻,单向知识传播转为双向学习互动,普惠阅读活动到精准分类服务,尽一切可能,降低阅读门槛,消除阅读障碍,使得读者得以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自由、愉悦地享受阅读。
在“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展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宜昌市图书馆、赤峰市图书馆、沧州市图书馆、三亚市图书馆、余姚市图书馆、东莞大岭山图书馆、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开展,得到了广大图书馆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为扩大展览的影响力,让更多读者可以观看展览,部分图书馆还将展览延伸到馆外和线上,如宜昌市图书馆将展览设置到宜昌万达广场一楼展厅展出;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则面向自治区内多个图书馆开展巡展活动,将展览资源与更多图书馆共享;雅安市图书馆和三亚市图书馆都通过微信方式同步开展线上展览。配合展览的开展,多家图书馆还举行了配套活动,如特色书籍实物展、特色体验活动、专题讲座等,让读者近距离感受阅读设计的魅力。(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