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东莞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
7月28日,市市场监管局召开2022年上半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提升末端执行力大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忠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坚决扛起“保安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疫情防控屏障全面筑牢,市场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创新创造动能加速激发,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群众所需所盼有力回应,干事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有序。东莞因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东莞连续第5次在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最高等级A级,2021年度省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均名列前茅并获A级。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农贸市场、零售药店和集中监管仓等重点场所,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科学精准高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织密织牢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线,助力打赢我市本土疫情防控硬仗。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高效运转,上半年累计入库进口冷链食品3.74万吨,共检测11.05万份样本,未发生一起问题产品流向市场的情况。
1-6月,累计清洁消毒农贸市场7.89万家次,顺利完成进口冷链食品26个周期“三强化三覆盖”核酸检测任务,累计检测59.22万批次,人员每周“全覆盖”核酸检测21万人次;累计检查零售药店3.77万家次,关停整顿药店1210家次,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22宗。重点商品价格监测点由102个增设到220个,持续加大居民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价格监测力度。
6月29日,东莞市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迎检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自2017年11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单位以来,东莞提出“一城莞香 万家食安”的创建口号,稳步推进各项创建任务,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目前,各有关单位和各镇街(园区)正落实推进深化措施,全力做好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迎检准备工作。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组建第四届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修订实施《东莞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开展肉制品、湿粉类食品质量提升,切实捍卫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1-6月,累计检查食品企业14.28万家次,排查安全风险隐患2554个;全市完成食品抽检2.76万批次,完成快检食用农产品58.4万批次,完成“两品一械”抽样741批次;全市“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达88.4%,其中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达100%,并拓展应用到277家大型餐饮单位、集体食堂。
6月份,以“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莞邑行”为契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校园、进小区、进公众场所等各类宣教活动330余场次,涉及相关人员2.4万余人次。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19场线上和线下特种设备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累计培训2.2万余人。
1-6月,围绕城镇燃气相关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电站锅炉、气瓶充装、蒸压釜、涉氨压力容器、电梯、叉车、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系统共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8308家次,检验特种设备8.4万台套。推动全市6323台电梯纳入住宅小区“互联网+电梯”智慧监管系统,涉及247个小区、68个维保单位。大力开展电动自行车、燃气具、电线线缆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企业产品质量“诊治”及问题产品“清零”,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6月份,“互联网+农贸市场”智慧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智慧农贸市场”通过“互联网+农贸市场”实现了预警处置、视频监控等8大功能,有效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效能。
我市已高效完成列入省民生实事的62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3.5亿元,推动升级改造市场151个,关停转型79个,打造了东城市场、虎门第二市场、中堂市场、麻涌市场、厚街汀山市场、大岭山综合市场、大朗悦兴市场、塘厦三局市场、横沥中心市场、茶山超朗市场等一批新的高品质市场。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推进升级改造、打造标杆市场和强化农贸市场及周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着力,扎实推进全市农贸市场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智慧化、现代化农贸市场体系。
3月底,市市场监管局上线市场主体登记智能审批系统,开通智能审批模式,通过申请材料的模板化、申请信息的规范化、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审批要点的可视化,有效实现了申请信息系统自动比对核验、智能辅助审批决策、业务批量处理,让智能审批在提高速度的同时,更安全可靠。系统上线以来,设立登记业务与以往相比,审批效率提高两倍以上,全市已通过智能审批系统办理业务110554宗。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和“一照通行”改革试点,不断增强政务服务便捷化和精准度,推动准入、准营、变更、退出证照业务全程网上办理,探索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有效激发市场活力。1-6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48305户,同比增长18.85%。截至6月底,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52.78万户,同比增长9.47%,其中,企业71.24万户,个体工商户81.49万户,均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6月24日,东莞市消费维权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共吸收社会各界志愿者1180名,成立以来已成功组织维权宣传、消费体察等志愿活动7场次,为基层消费环境建设提供了新模式和新动力。
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督促落实惠企收费政策,强化重点广告监测监管,惩处民生热点虚假违法商业营销广告行为,开展网络市场、药品等整治以及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狠抓药品全链条监管,扎实开展医疗器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大力推进化妆品法规宣传,全力保障药械化安全。上半年,累计办结消费者投诉4.7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301万元;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和春季“双打”等各类专项行动,累计查办案件2583宗。
6月9日,东莞因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这是东莞继2016年、2018年两次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领域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后,首次在质量领域获此殊荣。
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持续推进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打造质量强市“东莞样板”。上半年,全市制修订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13项、企业标准1992项,新增各类有效认证证书6677张;支持擎洲光电成立“零碳产业园区国际标准联盟”并制定团体标准;培养卓越绩效管理自评师238人,推动1家企业入围省政府质量奖公示、3家企业入围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公示;大力开展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和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和行业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2月8日,《东莞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市场监督管理)管理办法》印发实施,设立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两个大类、28个资助项目一共147个小项,基本囊括了东莞实施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以及标准化战略的方方面面。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进一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不断提升东莞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东莞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谢岗荔枝”正式启用;推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托管+保险”服务,全市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落地;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完成项目投资2个,投资金额2000万元。截至5月底,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5万,商标注册量突破53万。
接下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不断提升末端执行力,持续维护市场安全稳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提升服务民生力度,夯实市场监管基础,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东莞市场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