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镇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小区停车位增加了,居民告别了‘停车难’;康乐设施场地更新了,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提出的意见落实了,心情舒适且满意。”寥寥数语,却道出了横沥镇瑞康花园小区居民的一致心声。一个有着千余户居民的老旧小区,得益于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思路,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停车难、公共收益收支不透明、邻里关系不和谐等问题,也为东莞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提供样本。
党建引领下,类似瑞康花园这样的基层“细胞”组织被全面激活并动员起来,不仅有力推动解决基层治理“痛点”,还有效缩短了党群之间的距离,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横沥还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的实践创新,“益企啡吧”等一批公益项目有效撬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奠定良好基础。
瑞康花园有1000余住户,这个近30年的老旧小区存在着公共设施设备老化、康乐场地老旧、停车难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由此引发的矛盾和投诉也越来越多。
“本来就是老旧小区,积累下来的问题再不解决,就会成为‘老大难’。”2015年,瑞康花园作为横沥镇的试点探索样板社区,率先成立了党支部。从此之后,小区“一天一个样”,不仅环境逐渐变好,小区居民和物业管理之间的矛盾也能更好地得到解决。小区居民曲仁娟作为流动党员,曾在政府部门任职,在居民一致推选下担任了小区党支部书记。
为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瑞康花园党支部一经成立就牢牢把握住业主与业主、业主与物业、物业与服务等几个关键问题,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党支部、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实现党支部对业委会的实质性领导。”曲仁娟介绍,党支部成立后,第一时间摸清小区党员底数,成立了由党支部、物业管理、业委会成员多元主体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以小区党支部为政治引领平台、业委会为居民自治平台、物业为日常服务平台的“三大主力平台”,并协同妇委会、志愿者等小区组织同向发力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运行模式。
同时,由党支部牵头,业委会、居民、物业公司、妇委会、志愿者、社区警长等各方面代表还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协商讨论公共事务,化解潜在矛盾纠纷,促进多方达成共识。
支部建在小区上,治理就在家门口。通过党支部和业委会的强化监管约束,瑞康花园小区的各项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收益账目公示频率增高,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刘贞洁直言,现在小区组织的活动和开展的服务越来越多,居民参与率高,尤其是党员和业委会成员参加较多,直接带动了整个小区,氛围越来越好了。
居民的认可就是小区物业改革管理的最大成效。如今,瑞康花园通过“红色物业”创建与物业服务深度融合,推动物业服务品质和基层治理水平提升。随着“红色物业”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小区环境明显改善,使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居民的‘主人翁’身份不再徒有虚名,大家提的意见都能较快落实。我们对小区管理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有信心。”瑞金阁居民刘贞洁在瑞康花园居住了十余年,她提出的改善康乐设施场地和强化保洁等建议均被落实到位。
7月18日下午,横沥镇隔坑村“益企啡吧”咖啡店内,店员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一边接单、冲调咖啡、打包,一边与来这里的村民进行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是,作为横沥公益咖啡学院的实践基地,益企啡吧隔坑店除了是一家咖啡店,还是横沥镇为特殊群体和志愿者搭建社会服务的综合性阵地,“志愿服务”“共治协会”等项目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这些多元善治平台,横沥镇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的实践创新。
另一边,作为横沥公益咖啡学院下孵化的品牌项目,“公益导师”经过几年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搭台、导师唱戏、群众受益的又一个大胆尝试。在横沥镇公益咖啡学院培训后,学员通过考核就有机会晋升成为横沥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公益导师”,参与更多的公益服务。
贡春杰是其中一名导师。她曾是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护师,退休后一直坚持做志愿服务。4年前,她经过考核后成为一名“公益导师”。如今,除了每周二在瑞康花园义诊,贡春杰每周还会花上3个早上的时间,在横沥其他3个大型楼盘“摆摊”为老人量血压、做健康指导。
近年来,横沥镇聚焦基层治理中“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度低”“社区资源整合困难”等问题,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咖啡议事”为载体,探索社区协商,搭建协同共治平台,促进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以“小协商”推动“大民生”、以“小平台”汇聚“大力量”。
“接下来将更加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镇域特点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在搭建平台、健全机制、资源整合、多元共治等方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横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横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深入推进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联、人才共育、项目共推、服务共享等多元联动体制机制,有效撬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奠定良好基础。(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