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域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东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正全面启动针对城市“六乱”现象的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非机动车道、斑马线及黄方格区域违规停车等突出问题,自11 月3日起至2025年年底在全市范围持续推进治理工作,旨在重塑城市交通秩序,切实保障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路权与安全。此次行动被视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切口,东莞交警以“零容忍”姿态向长期存在的占道违停顽疾正式“亮剑”。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部分商业街、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违停现象日益突出,非机动车道被侵占、行人通行受阻、安全隐患叠加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市民日常出行体验,也对城市文明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此次整治正是回应民生关切、提升城市品质的必要举措。
东莞交警已联合城市管理部门构建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围绕重点区域开展系统性排查,梳理出一批违停高发点位并纳入重点整治清单,通过设置隔离桩、拒止石等物理阻隔设施,从空间上杜绝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和斑马线实施违停的可能性。每周三被定为全市统一行动日,执法力量将开展高频次、滚动式巡查,确保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同步实施现场警示教育,强化执法的教育引导功能。在执法模式上,行动采用“线上监控+线下查处”联动机制,整合公安天网、交通视频监控等线上资源,实现对违停行为的智能识别与快速响应,提升执法覆盖面与精准度,确保整治无死角、无盲区。同时,东莞交警依托政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渠道,定期曝光典型违法案例,以真实场景增强社会震慑力,推动形成“违法可耻、守法光荣”的舆论氛围,并通过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普及交通法规,提升公众守法自觉,倡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交通治理新格局。
在东坑镇世纪广场、皇家公馆及政府周边等路段,执法人员已展开实地整治,对违停车辆张贴违停宣传单,传递规范停车、文明出行的理念,引导车主主动纠正行为。执法人员表示,乱停乱放不仅扰乱交通秩序,更可能阻碍消防、急救等应急通道,带来不可预估的安全风险,希望通过劝导先行的方式,从源头提升市民规则意识。不少市民对此表示理解与支持,李女士在现场接受劝导后表示将自觉规范停车,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在塘厦镇花园街天桥附近,尽管路边设有禁停标志,仍有多辆私家车违规停放,占用非机动车道,导致电动自行车通行困难,甚至被迫进入机动车道行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反映,非机动车道被堵死,被迫冒险通行,长期处于“气愤又无奈”的状态。对此,塘厦执勤交警依法对违法车辆开具处罚告知单,实施罚款处理,以刚性执法形成威慑。家住万江街道的李伯对此表示支持,认为重罚乱停行为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必要手段,只有让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才能真正推动文明城市内涵的落地。自11月3日行动启动以来,各镇街(园区)迅速响应,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60余次,劝离违停车辆1.2万余辆,依法处罚2536起,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
此次专项整治已超越单一交通管理范畴,成为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依法治理占道违停行为,不仅有效疏通了城市交通的“微循环”,更在全社会强化了规则意识与公共精神,为城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东莞交警部门强调,行动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回应群众对安全、有序出行环境期盼的务实之举。当前,整治工作正由“治标”向“治本”深化,通过设施优化、执法强化、宣传引导多管齐下,推动形成常态长效治理机制,让文明出行真正成为展现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窗口,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