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晨光初透,东莞文艺空间展厅内墨香浮动。陈梓婷的《岭南山居图》青绿晕染处犹带露气,袁雅洁的《市井烟火》用焦墨勾勒出老街肠粉摊升腾的热雾——八位青年画家的91幅作品在此集结,拉开"新篁"东莞市中国画探索展(第三回)序幕。参展者何沅蔚抚过自己那幅融合激光切割技术的《湾区脉动》坦言:"在东莞这座千年文脉与现代工厂交织的城市,宣纸上的每一次破墨都是传统的突围。"
展厅东侧,邝邝建充的工笔花鸟《莞香新蕊》引来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周汉标驻足:"叶脉里藏着松石解索皴,花瓣却用丙烯点彩。"他在开幕致辞中叩击展柜玻璃:"真正的创新不是笔墨炫技,是将地铁穿城的震颤、打工者摩托头盔的反光,熔铸成这个时代的视觉史诗。"这番论断恰与林瑞安的实验性长卷《制造现场》形成互文——该作以工厂电路板为底纹,其上叠加水墨渲染的流水线工人剪影。
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刘婉仪穿梭于《水乡月色》《榕树下》等地域题材前,向记者展开三年规划图:"'新篁'平台已纳入'百千万工程'文化板块,明年计划带青年创作者进驻茶山南社明清古村写生。"她翻开画册指向邓喜伦的《龙舟竞渡》:"这些涌动着龙舟鼓点的笔触,比任何口号更能传递东莞的血脉。"市文联副主席林玉秀在致辞中特别提及,学会今年将联合广州美院设立"莞邑笔墨"奖学金,为入选全国美展的本土创作者提供创作基金。
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期间每周六开设"解构与重生"工作坊。当95后画家杨桢在《元宇宙山水》前演示数字渲染与传统勾皴的结合技法时,窗外东莞中心广场的玻璃幕墙正将晨曦折射进展厅——传统与当代的光影在此刻完成了时空交叠。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