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裂中子源的蓝光穿透实验室玻璃,松山湖畔的松湖书院内,第三届“遇见·松山湖”科幻文学征文正式启幕。这场由松山湖管委会与市作协联袂打造的文化盛宴,以“科学之光,照亮未来”为名,向全国写作者抛出橄榄枝——用三千至两万字短篇,勾勒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与岭南文明碰撞的奇幻图景。
科技人文熔铸创作内核
征文要求作品扎根松山湖“科技+生态+人文”三重基因。成人组创作者可聚焦科学城真实场景:大疆无人机在月荷湖试飞的轨迹,生物实验室培育的超级植株,或华为园区里人机协同的明日图景。青少年组则鼓励天马行空——当龙舟竞渡遇上反重力引擎,当莞香林嵌入全息生态穹顶。评委会特别设立“本土题材奖”,期待看见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等硬核科技符号在文学中的新生。
双轨评审严打AI代笔
活动分设成人组与18岁以下青少年组,金奖奖金分别高达1万元与3000元。投稿须知中“严禁AI写作”的条款被加粗标注,组委会将启用文本指纹系统交叉核验。往届获奖者陈明透露创作秘辛:“为写智能网联车伦理困境,我蹲守湾区实验室整月。”已发表作品须同时寄送原件至松湖书院(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松湖书院,邮编523808),纸质稿将作为原创性佐证。
文学IP激活科创基因
松山湖宣教局负责人展示往届成果:上届银奖作品《量子莞香》被改编为沉浸式剧本杀,在科学馆常年驻演;铜奖《硅基疍家人》的赛博艇仔粥意象,已成科技企业文化墙主题。本届更开放版权授权通道,获奖作品或化身大科学装置AR导览词,或转为潮玩产品故事线。书院筹备专员董老师(咨询电话:0769-22890773)已备好三百套创作素材包,含科学城航拍图集与岭南民俗资料。
截稿日期定格在9月10日,投稿邮箱yjsshzw@126.com开始接收第一批稿件。当实验室的金属冷光与书院的纸墨清香在此交融,这场关于未来松山湖的集体叙事,正等待文学星火点燃。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