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午后,道滘昌平村地表温度突破50℃。中国电信装维工老陈攀爬在6米高的线杆上,汗水在安全帽系带处积成水洼。此时,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慰问组带着冰镇荔枝抵达现场。当市工信局副局长将荔枝箱放在阴凉处时,老陈腰间的工具包正发出警报——光纤熔接机因高温暂停工作。"这是今年最甜的降温礼!"他抹去睫毛上的汗珠,继续拧紧分色线缆的卡扣。
在万江新谷涌社区,整治前后的对比照震撼人心:曾经蛛网密布的"三线"被归束成红蓝绿黄的彩色线束,如同给老旧街区系上彩虹丝带。广电网络施工队长展示着新装的分光器:"采用耐高温材料后,设备故障率下降70%。"
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数据屏实时跳动着整治成果:截至5月底,全市清除9555处线缆隐患,350.75公里主干道实现"三线下地",246公里公共管道织就地下神经网络。最精妙的创新在昌平村示范段——四家运营商共享的"多网合一"路由箱,使14400栋房屋告别空中"蜘蛛网"。
在施工指挥部,立体沙盘揭示技术革命:移动的橙色线缆、电信的蓝色光钎、联通的绿色线路在虚拟管道中并行不悖。"分色管理不仅美观,"联通技术总监指着实物模型,"更让故障定位时间从3小时缩至20分钟。"此刻,新铺设的耐高温线缆正承受45℃极限测试,其外皮抗老化指数超国标两倍。
傍晚的施工现场,百名装维工分享着冰镇荔枝。老陈讲述最险经历:上月抢修被台风刮断的跨江光缆时,在暴雨中悬空作业两小时。"现在有了246公里地下管道,这种危险场景越来越少了。"他剥开的荔枝壳落在施工日志上,旁边记录着当日完成量:熔接48芯光纤零失误。
更深刻的变化在民生体验。昌平村便利店老板娘拉着慰问组看监控回放:整治后电压稳了,冰柜再没跳闸;宽带从10M跃升至千兆,孙子能流畅上网课。这些细节汇成硬核数据——全市线缆故障率同比下降53%,市民投诉量锐减72%。
当最后一缕夕照掠过新规整的线束,彩色的管线在昌平村外墙上投下几何光影。老陈收拾工具包时,将荔枝核埋进新栽的绿化带。"等这些树长大,"他望着延伸的地下管网,"咱们的活儿就更清爽了。"那些凝结在分色线缆里的科技智慧,正随夏日熏风,编织着安全与美观并存的城市肌理。从空中蛛网到地下神经网络,这场持续半年的管线革命,正在重塑东莞城乡的天际线。当彩虹般的线束在暮色中隐入大地,城市更新的篇章已翻开新页。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