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美丽中国·诗意东莞"生态文学采风活动正式启动,10位国内知名作家深度探访松山湖科学城、东坑古村等生态地标,实地见证这座"世界工厂"的绿色转型实践。该活动由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系响应生态环境部与中国作协联合发布的生态文学发展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
采风团首站走进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烟波浩渺的8平方公里湖面与74公里生态绿道相映成趣。作家们在荔枝林海间骑行时,偶遇展翅掠水的白鹭群,切身体验"科技蓝"与"生态绿"交融的独特景致。在获得LEED金级认证的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智慧新城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的碳排放实时监测系统,让采风团感受到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
移步东坑镇"丁彭黄"古村片区,采风团穿行于始建于明代的黄氏宗祠与清代丁屋戏台之间。当地将17棵百年古树纳入数字保护系统,依托山体公园构建的生态廊道串联起鱼寮广场、月明湖湿地等景观,打造出"三分钟见绿,五分钟亲水"的都市田园生活圈。在东坑农业园,作家们恰逢龙舟队冒雨集训,传统民俗与现代农业的碰撞引发创作灵感。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原司长刘友宾指出:"东莞用十年时间走通了工业城市的生态治理之路,松山湖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达3000个,达到国家一级森林空气标准。"诗人冯娜则关注到生态教育成果:"松山湖学校开展的'自然笔记'课程,已培养出3位全国青少年环保征文大赛获奖者。"
据活动负责人透露,本次采风作品将结集出版《湾区绿心》生态文学专辑,部分诗作已同步启动短视频创作,通过"文字+影像"双载体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数据显示,东莞近三年生态文学创作量年均增长37%,《松湖烟雨赋》《湾区鹭影》等作品全网传播量累计破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