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筹建改造的大朗镇工人文化宫于2025年4月27日正式揭牌运营,这座2541平方米的职工服务综合体以旧教学楼涅槃重生的姿态,精准回应新时代产业工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进阶需求。作为东莞第三个镇级工人文化宫,其24个功能模块深度覆盖运动健身、技能培训、心理疏导、艺术传承四大维度,特别设立的朗心茶室、职工书屋与劳模展厅,构建起从技能精进到精神滋养的全周期成长闭环。
这座脱胎于工业重镇的服务枢纽,承载着双重战略使命。硬件层面,通过加固改造闲置校舍实现空间活化,打造集产教实训基地、亲子教育空间、文体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软件层面,依托"百千万工程"构建政企社协同机制,探索"工会主导+专业运营"模式破解公共服务效能瓶颈。劳模工匠工作室与茶艺、声乐等非遗传承课程的深度融合,彰显着从单一福利供给向文化价值输出的转型突破。
大朗镇党委委员在揭牌仪式上强调,该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产业人才培育新范式。以精密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为蓝本,文化宫将联合龙头企业定制"车间课堂",由劳模技师驻点传授实战经验。统计显示,试运营期间已孵化出37名中级技工和5个创新工作室,印证了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升级的化学反应。
市总工会评价此项目为"东莞工会改革的破冰之作",其创新性体现在三个维度:通过功能错峰开放实现场地利用率提升210%,依托大数据分析定制个性化服务包破解"供需错配"困局,组建职工文化自治社团形成可持续运营生态。值得关注的是,"工字品牌"系列活动已吸引83家中小企业组建文化联盟,这种以空间为纽带的企业社群正在重构基层工会服务格局。
这座兼具工业美学与人文关怀的建筑体,正以每月12场主题活动的频率重塑城镇文化地标。从"劳模故事会"到"蓝领创客大赛",从"家庭关系工作坊"到"产业技能擂台",多元场景的叠加效应使文化宫超越物理空间概念,演变为驱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超级接口。监测数据显示,启用首周职工日均停留时长达到4.7小时,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新时代产业工人对精神文化阵地的强烈渴求。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