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东莞图书馆以"文化摆渡人"姿态完成了一次破圈实践。7月17日启动的"书香湾区莞澳共读"项目,通过龙舟文化这一超级IP撕开文化输出单向流动的固有印象,在澳门工联职工书屋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交融的立体场域。这场看似常规的阅读推广活动,实则是文化湾区建设进程中的关键落子,其深层价值在于探索跨地域文化符号的价值转化路径。
作为岭南文化活化石的东莞龙舟,在此次活动中展现出惊人的当代生命力。活动策划团队以《哥哥赛龙舟》为切入点,将传统龙舟竞渡的竞技叙事转化为童趣视角下的文化解码实验。通过粤语童谣《龙舟舟》与原创儿歌《龙船饭》的视听组合拳,完成从竞技仪式到生活美学的认知转换。当澳门亲子家庭在"龙船饭"视频中看见东莞特有的"龙舟丁"炊事场景时,水乡文化特有的烟火气穿透屏幕,在濠江之畔激发出跨地域的情感共鸣。
活动现场的"微型龙舟工坊"成为文化转化的实操样本。三十组澳门家庭在拼装木质龙舟模型过程中,亲历从文化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身份蜕变。这场被设计为竞技游戏的创作实践,暗含对龙舟文化精髓的解构——当孩子们为自制龙舟设计龙首造型时,传统纹样与当代审美正在发生微妙碰撞。赛事环节更形成戏剧性张力:以泡沫板为载体的"龙舟"在模拟水道中的竞速,既保留传统龙舟的集体协作内核,又赋予其轻量化传播的时代特征。
中国原创绘本在此次活动中展现出文化输出的硬核实力。"阅绘999"书单推荐的《哥哥赛龙舟》突破节日符号的浅层表达,通过牛牛兄妹的亲情叙事实现文化基因的柔性植入。东莞图书馆精心打造的原创绘本展区构成文化对话的平行空间:本土创作者笔下的龙舟舵手与水乡村落,与澳门观众记忆中的妈阁庙会形成镜像参照。当澳门儿童在《龙舟制作手册》插画中发现与葡式瓷砖画相似的艺术语言时,文化互鉴的化学反应已然发生。
活动末段的文旅推介环节暗藏深意。东莞团队将龙舟文化延伸至"IN生活"体验场景,将水乡民宿、龙船饭餐厅与图书馆体系串联成文化动线。这种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的策略,实则为大湾区城市群提供文化协同发展的解题思路——当澳门家庭收到印有东莞龙舟地图的立体书签时,莞澳两地的文化地理正在重构为可触达的体验网络。
这场持续六小时的文化行动,以25项交互设计完成38组澳门家庭的文化认知迭代。东莞图书馆通过构建"内容输出-体验转化-产业延伸"的完整链条,证明传统文化在湾区语境下的再生可能。当澳门儿童的龙舟模型最终陈列在东莞非遗展厅时,莞澳文化共生的新范式已悄然成型——这或许才是龙舟竞渡精神在当代最具价值的传承方式。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