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东莞市红十字会以破纪录的千人阵容召开2024年度志愿服务总结大会,市直机关、教育系统及社会组织代表与108名核心志愿者共同见证这场充满数据张力的年度盛典。在东莞会展中心主会场,8面崭新的志愿服务队旗帜刺破穹顶射灯的光束,标志着该市基层人道服务体系完成全域覆盖的最后拼图。
过去365天里,3.5万人次志愿者以日均12.8场的服务频次刷新城市公益纪录,4675场专项行动构筑起覆盖急救护训、器官捐献宣传、灾情响应的立体网络,187.1万市民在社区、校园、工业区接受到零距离人道服务。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三救三献"框架外,志愿者团队创造性开发出"厂区急救哨兵""出租屋应急网格"等本土化项目,使服务触角延伸至城市治理毛细血管。
当鎏金证书递交给23位终生志愿者时,会场涌动的不仅是掌声,更有制度创新的深层回响。市红会今年首创的"星级-终身"双轨认证机制,通过服务时长量化、专业技能分级等硬指标,构建起志愿者职业化发展通道。新成立的寮步、松山湖等7支镇街分队与东莞理工学院青年突击队,则预示着红十字力量正式嵌入基层治理末梢。
"志愿服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城市韧性的钢筋铁骨。"市红会常务副会长伍淑筠在压轴演讲中抛出一组对比数据:2024年东莞AED设备覆盖率同比提升47%,器官捐献志愿登记量跃居湾区第三。这位有着二十年应急管理经验的官员,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提出四个攻坚方向——强化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打造镇街联动的"15分钟急救圈"、建立灾害响应的"黄金1小时机制"、培育百个社区人道传播示范点,为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画出清晰路线图。
随着大湾区应急救援协同机制的加速落地,东莞红十字会正从单一服务提供者转型为公共安全体系的战略支点。据透露,2025年将启动"万人急救员培育计划",通过政企校三方联动的"急救技能学分银行"模式,力争三年内实现每百常住人口配备2.3名持证救护员的目标,为人道主义实践写下更具东莞特色的时代注脚。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