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东莞以世界睡眠日为契机,掀起覆盖33个镇街的心理健康服务风暴。市委宣传部联合多部门创新推出"友能量·心理关爱示范课",通过"心理诊疗+科普宣教+场景化服务"三维联动模式,为这座拥有千万流动人口、GDP超万亿的制造业重镇注入心灵治理新动能。
在清溪镇文明共享集市,27个职能部门将心理健康服务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消防体验区与心理咨询台比邻而设,垃圾分类宣传与家庭教育指导同步推进,形成"服务即治疗"的嵌入式干预模式。企业员工手持文明积分卡穿梭于义诊、义剪等12类服务场景,在解决生活需求过程中完成心理压力释放。
樟木头镇首创"双核驱动"服务网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中国作家第一村构建压力管理知识传播矩阵。专业编制的《友能量·开心小手册》突破传统宣传单页功能,以"压力指数自测表+情绪调节流程图"的可视化设计,实现心理健康服务的"口袋化"转型。作家群体化身心理科普志愿者,在街头巷尾展开"行走的对话",让心理干预突破机构围墙。
东莞东聚电子车间上演的"心理诊疗进产线"场景,折射出制造业城市的治理智慧。临床心理医师梁炯航团队将《心理健康与压力调适》课程拆解为"产线微课+午间问诊",针对3.6万产业工人设计"十分钟放松训练法"。数据显示,试点企业员工焦虑量表得分平均下降27%,人际冲突事件减少43%。
这座外来人口占比超70%的移民城市,正将心理健康服务深度嵌入"两个文明共享计划"。在虎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压力调适课程创新引入"虎威威"人偶互动疗法,通过非语言情感宣泄设计,使3000余参与者即时心率下降12-15次/分钟。市文明办负责人透露,心理关爱指数已纳入出租屋星级评定体系,推动房东群体从"二房东"向"心理守门人"转型。
从GDP万亿到心灵温度计,东莞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彰显现代城市治理的深层逻辑。当638万产业工人和300万出租屋居民的心理韧性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双万城市"正在书写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范本。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