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法治建设领域深耕十载的长安镇再获殊荣。3月12日植树节前夕,该镇通过"周六普法街"平台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题普法,现场通过案例解析、互动演示等形式,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专业法条转化为市民可感知的实践指南。这个始于2015年的普法品牌,已累计开展活动500余场,构建起"执法+服务+教育"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范式。
镇农林水务局负责人向记者展示十年工作台账:通过精准划分"街头、艺术、网络、校园、企业"五大普法矩阵,建立"执法主体责任制+属地管理制"双轨机制,实现年均普法触达10万人次。2019年斩获省级创新项目奖的实践成果,在"八五"普法期间持续升级,创新推出"法治文化风采平台",将咸水歌非遗展演与法律知识竞答有机融合,使普法宣传突破单向灌输模式。
数据显示,该镇普法工作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性生态。近三年累计开展专项活动8000余场次,构建起覆盖纸媒、广播、新媒体的全媒体传播网络,普法信息触达量突破2万条次,推动全镇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12.3%。2023年,该镇作为全国唯一镇级单位获"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
"法治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长安司法分局副局长陈静怡强调,通过建立普法成效评估体系,将群众满意度纳入部门考核指标,倒逼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目前正研发普法需求大数据平台,计划通过AI算法实现普法内容的智能推送。
莞讯网观点:长安镇以十年坚守破解普法工作"最后一公里"难题,其构建的常态化、特色化普法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莞样本,彰显法治建设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智慧。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