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22-2030年)蓝图正逐步成型,标志着东莞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此次规划调整在已批复的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和3号线一期项目基础上,拟新增六个项目,总长29.2公里,其中东莞段28.3公里,旨在加强与广州、深圳的互联互通,共同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根据规划调整,东莞市将增加五个对接广州和深圳的线路延伸段,总长29.2公里。这些项目包括东莞1号线二期、三期,深圳6号线支线北延线东莞段,深圳11号线北延线东莞段,深圳20号线北延线东莞段,以及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这些线路将连接东莞的重要发展区域,如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等,并与广州经济开发区、深圳光明科学城等核心平台对接,加速创新要素流动和产业合作。规划调整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东莞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硬联通”。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极大提升区域交通便捷性,满足临深片区与深圳邻近地区、水乡片区与广州经济开发区等跨城通勤客流出行需求,支撑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生活圈的建设。
通过加强与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东莞将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这不仅能够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还能促进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城市建设开发程度较高的挑战,东莞市轨道交通局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这包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确保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筹集;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的契合;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规划调整还将提升市民出行品质,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东莞与广州、深圳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跨市出行需求预计增长。通过加快莞穗、莞深城市轨道交通对接项目的规划建设,东莞将构建更完善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多样化的出行服务。随着新规划的逐步实施,东莞将迎来交通发展的新篇章。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为东莞市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居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项目名称 |
起点 |
终点 |
对接城市 |
主要功能 |
东莞1号线二期 |
东莞西站 |
黄埔新港站 |
广州 |
加强东莞水乡功能区与广州东部中心、广州经济开发区等地的联系 |
东莞1号线三期 |
梅塘站 |
黄江南站 |
深圳 |
增强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联系 |
深圳6号线支线北延线东莞段 |
莞深边界 |
黄江南站 |
深圳 |
与东莞1号线三期在黄江南站衔接 |
深圳11号线北延线东莞段 |
莞深边界 |
长安汽车总站 |
深圳 |
在长安汽车总站与东莞3号线衔接 |
深圳20号线北延线东莞段 |
莞深边界 |
交椅湾站 |
深圳 |
在交椅湾站与东莞2号线、3号线衔接 |
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 |
莞深边界 |
莞深边界 |
深圳 |
增强塘厦、凤岗等与深圳平湖北、坂雪岗科技城的联系 |
莞讯网观点:此次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不仅是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升级,更是对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支撑。通过加强与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东莞将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