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获评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我是受陌生好心人的帮助,才走出大山的,因此我也想做个默默助人的人。”自2002年起,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望牛墩税务分局协税员黄丹坚持每月挤出一部分钱用于捐资助学,并带动身边上百人参与,累计牵线搭桥使1500多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日前,黄丹获评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爱心助学因一次偶遇开始
黄丹的爱心助学之路,要从22年前一次探访老同学时的偶遇说起。
2001年,黄丹从部队退伍复员。返乡途中,他前往探望在一所学校任教的老同学,正巧遇到一个瘦小男孩在课室外,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原来,小男孩母亲早逝、父亲卧床不起,想读书又付不起学费,只好偷偷跑到课室外听课。
小男孩的境遇,深深地触动了黄丹,让他仿佛看见当初的自己。黄丹1975年出生于广西百色一个偏僻山村,在好心陌生人资助下才得以念完高中。
怀着一颗反哺之心,黄丹在工作尚未落实情况下,开始资助这名小男孩。次年他进入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望牛墩税务分局工作,资助学生人数迅速扩大到了5名。
22年来,黄丹的捐资助学从未间断。时至今日,黄丹仍在资助3名学生。他长期关注广东阳山、乳源,及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山区学生,累计102次奔赴贫困山区进行助学考察,走访困难学生家庭800多户次。
捐资助学也让黄丹养成了诸多节省的习惯。据他的妻子曾莉莉介绍,十多年来,丈夫都没去过理发店,每次头发长了,都是自己动手剪;去看望受资助学生,也都是尽量坐便宜的夜间大巴车,住在当地村民家中。
对此,黄丹则笑着表示,虽然自己经济也不算宽裕,但省一省可能就够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能帮助那些孩子,一切都值得。
累计使1500多名学生得到资助
捐资助学20余载,黄丹与受资助者保持着书信往来。因为名字偏女性化,在信中,他被受资助学生称为“丹姨”,直到2016年一名受资助大学生暑假时来到东莞,找到黄丹的工作单位并见到其本人,受资助的学子才得知,原来好心人“丹姨”是个男的。
由此,黄丹的善举逐渐被周边人所知晓。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身边同事、朋友、战友纷纷加入,累计牵线搭桥使1500多名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望牛墩税务分局局长蔡伟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分局,大家积极参与黄丹的“莞爱税行”助学活动,就帮助了32名儿童上学。
近年来,在多个部门支持下,黄丹创建了以他为领衔人的“黄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兼任东莞好人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等职务,有了更高的平台和机会专注公益,影响和带动更多人。
目前,黄丹的妻子、14岁的儿子等都已加入到爱心助学队伍中。“如果说我踏上爱心助学路,是因为一颗反哺之心,现在则是因为身边形成了这样的氛围,我们现在是一群人在战斗。”黄丹表示,今后将继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