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夏日的首个荷花季在东莞桥头镇掀起文旅热潮。5月24至25日,莲湖景区三百亩荷塘上演自然奇观,粉白相间的荷瓣与碧色莲叶交织成泼墨画般的视觉奇观,单日逾万游客涌入景区,停车场爆满盛况持续至深夜。这个蝉联"中国荷花名镇"称号的文旅IP,正通过场景重构完成从传统赏花地标向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的转型。
记者现场直击发现,2.3公里环形栈道已成为多元消费场景的载体。在最佳取景位"揽月台",数十名摄影爱好者架设专业设备抢占机位,汉服妆造团队现场提供古风造型服务,单小时拍摄预约量突破50组。景区运营方创新设置的荷香市集吸引18家本土商户入驻,荷叶茶、莲藕酥等非遗产品日销售额超8万元。数据显示,深圳、广州两地游客占比达63%,家庭亲子客群较去年同期增长27%。
"这绝非传统意义的赏花经济。"桥头镇文旅办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重点打造了"五感沉浸系统":视觉端引入裸眼3D投影打造夜荷幻境,嗅觉端研发荷香扩散装置,听觉端布置古筝实景演奏区,触觉端开放荷叶采摘体验项目,味觉端联合米其林团队开发荷花宴。这套系统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8小时延长至5.5小时。
面对激增的客流量,镇域协同机制显现成效。体育中心等三处临时停车场启用智能调度系统,1200个车位周转率提升至日均3.2次。景区周边12家民宿实施动态定价策略,周末入住率达97%。值得注意的是,垃圾分类宣教馆创新推出"荷瓣回收积分制",游客可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兑换文创礼品,该举措使园区垃圾减量41%。
这场持续三个月的荷花盛宴已衍生出产业链价值。6家影视公司签订取景协议,荷花主题灯光秀项目获省级文旅专项资金支持,莲湖IP联名产品登陆大湾区15个高铁站特许商店。文旅专家评价,桥头模式打破了"花期依赖症",通过科技赋能和文化增值,使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可持续消费场景,为湾区微度假市场提供了样本解决方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