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樟木头官仓社区,一座由闲置地块改造的"仓里生活"新中式茶馆正成为湾区青年文化消费新据点。两年前尚属社区闲置地块的此处,在基层治理创新中实现华丽转身,主理人何昭霞的创业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空间以"新国潮美学"为设计内核,保留原生植被的户外庭院与重構传统茶文化的室内空间形成有机对话。经营数据显示,项目运营首年即实现客流量破3万人次,衍生开发的生态音乐节、茶艺研习等复合业态创造营收占比超40%,验证了文化赋能传统产业的商业可行性。
这位前企业财务主管的跨界转型颇具戏剧性。何昭霞向记者透露,创业灵感源于家庭露营的痛点观察:"都市青年渴望逃离钢筋森林,但高频次远途出行存在现实障碍。"市场调研显示,东莞1小时生活圈内缺乏品质化茶文化空间,这为其精准卡位提供战略机遇。
项目执行过程中,创业者展现出破局者的胆识:自建团队完成空间硬装节省60%成本,赴杭州、潮州系统修习茶艺知识,首创"轻糖主义"茶饮配方适配年轻客群健康需求。其打造的"野性美学"庭院保留70%原生植物,颠覆传统景观设计范式。
更具行业启示的是其产业联动思维。通过串联"作家村"、九洞森林公园等文旅节点,该茶馆成为区域旅游动线关键枢纽。文旅部门数据显示,项目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23%,创造在地就业岗位12个。当前政企正筹划引入非遗工坊、艺术家驻留计划,构建文化消费综合体。
樟木头镇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案例已纳入市级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库,相关空间改造模式将在全镇32个社区推广。随着深莞惠城际交通网加密,"仓里生活"的溢出效应正重塑珠三角乡村旅游格局。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