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横沥镇鲜峰农场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微风拂过时,稻浪如金色海洋般翻滚起伏,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谷香。7月14日清晨,这片138亩的香雪丝苗水稻田迎来丰收季,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与自动化收割机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作为当地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场早稻预计亩产可达1000斤,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闪耀,见证着半年来辛勤劳作的成果。现场,农人们抢抓晴好天气,确保每一粒稻谷颗粒归仓,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间流淌,与微风的低语共同奏响了夏日的乐章。
机械化操作成为本季收割的核心亮点。鲜峰农场全程采用先进收割机,从收割到打谷一气呵成,高效省力。轰鸣的机器在田间来回穿梭,农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形成一曲生动的交响乐。据悉,农场自7月14日启动收割,预计两天内全部完成,避免了传统人工的耗时耗力。这种现代化方式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彰显了农业科技的力量,让丰收季变得井井有条。农场负责人表示,机械化运作是响应政府惠农政策的具体实践,确保了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劳动成本,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横沥镇在半仙山、隔坑、村头和水边四个村建立了水稻粮食生产基地,上半年共种植416.5亩早稻及黄豆等作物,其中早稻面积达408.5亩,均实现丰收。目前,隔坑、村头和水边村的早稻已收割完毕,半仙山鲜峰农场的收割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总产量可观。镇农林水务局工作人员透露,收割后,390.5亩稻田将迅速转种晚稻,其余农田则规划种植草莓、黄豆等高值经济作物,形成多季轮作的可持续模式。这一布局不仅优化了土地资源,还为农民开辟了多元收入渠道,体现了全镇农业结构的科学调整。
一直以来,横沥镇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如提供农机补贴和技术指导,旨在提高农民收入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上半年,全镇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引进优质品种,确保了早稻丰产。数据显示,鲜峰农场的138亩香雪丝苗水稻只是全镇战略的一部分,后续将重点抓细抓实耕地保护制度。农林水务局强调,下一步计划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强化田间管理,确保每一寸土地产出最大化,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未来,横沥镇将继续深化农业现代化改革,通过机械化普及和经济作物轮种,实现农民增收与乡村生态的和谐发展。政府承诺,将严格监督政策落实,让惠农举措惠及每一个农户,为振兴乡村注入持久动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