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一场由机器人技术驱动的工业革命正席卷全球制造业版图。东莞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战场,以316亿年产值、208家重点企业构建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宣告中国高端智造进入深度攻坚期。这座昔日"世界工厂"正以每年21.7%的产能增速,将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提升至全国总量的4.11%,每台"广东造"机器人背后都跃动着东莞企业的创新基因。
拓斯达科技自主研发的X5机器人智能控制平台突破传统控制逻辑,通过工艺算法库与运动控制系统的深度融合,赋予工业机器人"类脑决策"能力。该企业控制器产品线市场总监曾逸透露,依托覆盖四轴、六轴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技术储备,企业正将大模型技术导入工业场景,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向认知智能阶段跃进。董事长吴丰礼更立下军令状:"未来十年的人工智能赛道,我们要让机器人从能干活蜕变成会思考的产业工人。"
在细分领域,墨现科技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技术掀起触觉革命。其研发的电子皮肤以每平方厘米100个感应点的密度,实现机械手触觉精度达微米级,订单量呈十倍爆发式增长。与普渡机器人合作开发的全人形机械手,已将医疗手术、精密装配等高端场景纳入技术射程。公司市场总监王鑫强调:"东莞的产业生态优势,在于能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千亿级市场应用。"
厚街镇的鼎泰机器人车间里,自主研发的五轴工具磨床正批量生产直径0.07mm的精密钻针,这项打破国际垄断的技术助力母公司登顶全球PCB钻针市场。总经理王俊锋透露,企业正将精密加工优势延伸至人形机器人执行机构领域,瞄准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面对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瓶颈,东莞已构建"机器换人+应用牵引+技术转化"三位一体政策体系。147家规上企业形成的"雁阵式"发展格局,正在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等环节形成闭环。随着21.7%的年产能增幅持续释放,这座智造名城正以全产业链优势,重塑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价值分配体系。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