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莞港产业合作交流会科技服务专场在香港嘉里酒店掀起创新风暴。这场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导,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东莞科技人才发展促进会联合操刀的科技峰会,汇聚50余位政产学研界精英,剑指科技成果产业化核心命题。东莞市政协副主席卓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等重量级人物领衔出席,现场激荡着湾区科技协同发展的战略强音。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钟靖平在开幕致辞中亮出合作底牌:"依托大科学装置共享、高端人才互通、创新生态共建三大支柱,东莞将举全市之力打造'湾区科创共同体'。"数据显示,这座"世界工厂"已与香港形成研发投入超百亿的科技合作网络,散裂中子源等国之重器正成为两地科研攻坚的共享平台。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黎少斌则抛出硬核合作方案:1200万元"莞港Tech100+赋能计划"正式落地,重点瞄准纺织服装、模具制造等东莞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该局在大湾区已累计实施1400余个智能化项目,覆盖40多个行业领域,此次将建立技术转移快速通道,推动香港高校30%以上的科创成果优先在东莞转化。
会议现场同步释放政策红利,东莞市2025年市政府一、二号文首次披露科技成果产业化路线图,明确设立跨境技术交易免税区、共建离岸研发中心等创新机制。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郝权、香港中文大学智能制造专家路新教授联袂进行技术路演,展示12项具备产业落地潜力的尖端技术。
这场科技"双城记"的深层逻辑,在于构建"香港原始创新+东莞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随着R&D经费投入强度突破3.8%的东莞与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香港深度捆绑,一条贯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湾区创新链正在成型,预计未来三年将催生超百亿规模的新质生产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