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凝聚态物质与极化中子研究领域最高规格国际会议——PNCMI2025在东莞正式开幕。这场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领衔主办的国际学术峰会,集结全球20余家顶尖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共同开启为期五天的尖端技术对话。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该创办于1996年的国际权威会议首次在中国落地。作为破解量子材料、高温超导等"卡脖子"技术的核心手段,极化中子技术正成为国际中子源竞逐的战略高地。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此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建成国内首个全链条自主研发的极化中子实验平台,其20条谱仪中过半已规划极化功能,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优化、超导材料研发等产业痛点提供原子级测量利器。"每个极化中子都是纳米级的磁探针,能穿透材料捕捉微观磁结构动态。"中科院高能所童欣研究员以具象化阐释揭示技术本质。
会议执行主席王生指出,我国极化中子研究已进入战略机遇期,通过本次会议搭建的"学术直通车",青年科研团队将系统掌握极化中子谱仪核心技术,加速攻克磁存储材料、自旋电子器件等前沿课题。东莞市委市政府借势会议窗口,向国际学界立体化展示大湾区科研生态,吸引诺奖级研究团队深度对接粤港澳产业需求。
莞讯网观点:这场国际顶会的落户,标志着东莞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实验室"蜕变。极化中子技术的突破不仅关乎基础科研话语权,更将重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底层技术逻辑,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注入量子级创新动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