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4日启幕的第15届凝聚态物质与极化中子研究国际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向全球亮出硬核科技名片——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建成国内首个全链条自主可控的极化中子实验平台。这座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大科学装置,正以超半数谱仪配备极化功能的战略布局,向国际顶尖中子源阵列发起强势冲击。极化中子技术作为破解磁性材料、量子材料、高温超导等尖端领域的关键"解码器",其研发实力直接决定国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的国际话语权。会议执行主席童欣现场展示的电磁转化效率研究案例,揭示了该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革命性提升潜力。"我们已实现从极化器、磁场系统到探测器的全链条技术突破。"童欣的发言透露出中国科研团队的技术底气。
本次会议创下三大纪录:首次在中国举办、吸引美日德等多国顶尖专家深度参与、构建起极化中子技术产学研转化新范式。据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透露,该平台已形成"技术攻关-用户培育-产业转化"的良性生态,未来将重点突破超导磁体、纳米自旋器件等"卡脖子"领域。
莞讯网观点:东莞正以散裂中子源为支点,撬动全球基础科研资源向大湾区集聚。这场极化中子技术的突围战,不仅标志着我国大科学装置从"跟跑"到"并跑"的质变,更预示着珠三角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技术迭代浪潮。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