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海关关员手持平板电脑扫描维能新能源仓库的锂电池组,屏幕上瞬时弹出产品参数与报关单比对结果——这是东莞109家“白名单”企业的新日常。今年5月上线的“锂电池出口一件事”模块,让原先需要7天的危险品包装证书核发流程,压缩至在线提交当天办结。
技术破壁:AI识别攻克监管痛点
“过去等海关验货常错过船期。”维能公司总经办副总监许文燕指着“企莞家”平台界面回忆。市政务局“莞家代办”专员袁思琪带领攻坚组曾面临AI识别瓶颈:锂电池型号照片识别率不足40%。技术团队通过重构图像特征库,将电芯编码、安全警示标识等12个关键要素设为识别点,使准确率跃升至75%。硬件扩容同步完成——服务器集群从8台增至20台,承载日均300单申报量。
机制创新:三重防线动态监管
黄埔海关构建的白名单管理闭环正在运转:事前审核企业海外仓备案等资质,事中对不同风险等级产品实施差异化管理,事后通过卫星定位追踪出口电池流向。在东莞政务数据中枢大屏上,109家锂电池企业被标记为绿(合规)、黄(预警)、红(整改)三色,其中7家企业因包装不规范被暂停资质。
外贸突围:空港日均货值破4000万
改革红利直接反映在数据上:上半年东莞外贸进出口7492.8亿元,同比增长16.5%;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140.7亿元,同比激增214%。某锂电池企业车间里,工人在打包发往德国的储能电池外箱贴上新版电子危包码,物流经理在系统点击确认后,报关单号即刻生成。“现在傍晚接单,次日晨就能装船。”
当常平海关的无人机开始巡航抽查在途货柜,东莞的锂电池出口生态已完成关键进化——从“企业追着海关跑”变为“数据跨部门跑”。这套诞生于制造之都的数字监管体系,正随外贸新动能驶向更广阔海域。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