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随手拍曝光业主隐私,法院责令群内公开道歉

跟踪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7-11 09:58:44
  东莞某小区物业人员的一次"随手拍",将整改告知书照片甩进238人的业主群,却让盛某、朱某夫妇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赤裸裸暴露在邻居眼前。这场始于2024年9月的风波,近日经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判决认定:物业行为构成隐私侵权,需在业主群书面道歉。一纸公开张贴的整改书,竟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导火索。
 
  事发当日,村委会针对违建行为出具的整改告知书,被城管人员依法张贴在盛某家门外。物业工作人员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拍摄含有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的文书照片,配发现场图发送至业主群。面对盛某夫妇立即删除并道歉的要求,物业方辩称"已公开张贴即非隐私",更声称转发是为"警示教育"。协商破裂后,盛某夫妇愤而起诉。
 
  法院审理揭示关键事实:尽管告知书此前已张贴,但传播范围仅限于房屋周边。物业将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核心隐私的信息扩散至两百余人群体,造成传播范围几何级扩大。审判文书明确指出:"公开张贴不意味着可任意传播,物业行为显著超出必要限度。"
 
  "个人信息不是管理工具!"主审法官当庭阐释裁判要义:隐私权涵盖私密信息免受侵扰的权利。物业面对业主违规时,本可通过劝阻、上报等合法途径处理,却选择最粗暴的"曝光"手段。判决书特别警示物管行业,处理业主信息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三原则,即便获取信息也需采取技术保护措施。
 
  颇具戏剧性的是,被判侵权的物业最终将道歉信提交法院审核后,在当初侵权的业主群发布。这个238人的数字空间,从侵权现场转变为司法正义的宣告地。
 
  该案敲响社区管理的警钟。随着各小区微信群成为物业主要沟通渠道,2023年东莞法院受理的业主信息泄露案同比上升31%。法律专家指出,物业利用工作便利获取的业主信息,仅限履行合同必需范围使用。法官特别提醒:采取管理措施时应选择对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诸如在群聊直接曝光身份证号等行为,必将付出法律代价。
 
  当整改告知书在业主群疯传之时,盛某家门上的纸质文书仍在风中飘动。二者看似内容相同,但司法裁量已清晰划出公私界限——那张印着身份证号的薄纸,从来就不该成为群体围观的对象。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