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东莞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释放重磅信号:锚定新型城镇化与民生工程双轨并行,以"硬核指标"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市住建局局长莫伟鸣在部署2025年八大攻坚任务时,首次提出"用工业化思维重塑城乡建设"的改革逻辑。在镇域经济突围战中,厚街、寮步等5个中心镇被赋予"小城市标准"建设使命,同步推进道滘镇"光伏+建筑"试点项目,剑指新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场景突破。值得关注的是,国企被明确要求深度参与绿色农房建设,清溪、道滘两试点须在年内完成750户以上示范工程,此举或重构乡村建设投融资体系。
住房保障领域祭出组合拳:除落实15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硬指标外,创新提出"保障房品质革命",通过"业主预看房"制度倒逼建设标准升级。针对建筑质量顽疾,混凝土行业将实施全链条穿透式监管,数字化手段被嵌入"以图管工城"新型监管模式。
城中村改造进入深水区,首批39个整治提升项目被要求"全面呈现改造效果",老旧小区改造明确"清零"时间表——2000年前建成小区须100%完成改造。电梯更新申报国债支持、4057台老旧电梯淘汰计划,直击城市适老化改造痛点。在双碳战略驱动下,东莞将打造1-2个超低能耗建筑标杆项目,明确2025年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5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5%的刚性目标。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被纳入契约化管理,倒逼企业履约能力升级。
莞讯网观点:东莞此番城乡建设新政既保持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更凸显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决心。但需警惕"运动式改造"可能引发的财政承压与基层执行变形,建议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