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内蒙古圆满收官。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传来捷报:该校高二学生陈浠凭借自主研发的适老智能鞋柜斩获"中国科协主席奖",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选手;高一学生严湘杰则以跨界融合的创新设计征服国际评委,捧回"意大利2026科学与技术奖"。这两项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不仅刷新了东莞青少年科创竞赛的历史纪录,更彰显了大湾区基础教育的创新基因。
本届大赛以"勇担时代使命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首创"实战考场"模式,彻底打破传统作品展示框架。选手需在五天内完成"开盲盒"式随机命题,从硬件调试到算法优化均需现场攻坚。陈浠回忆:"决赛题目完全超出预期,鞋柜的第三次迭代元器件全部更新,连夜查资料恶补知识是家常便饭。"这种高压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正是大赛考验的核心。
严湘杰的获奖作品将机械结构设计与非遗漆器纹样相结合,在功能性中融入美学思考。国际评委评价其"展现了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平衡"。两位学子的指导老师透露,备战期间学校提供了3D打印、激光切割等全套设备支持,更联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提供技术指导,真正实现了产学研无缝衔接。
虎门外语学校自2015年创办"未来学校"科创基地以来,已构建起"试错课堂+项目制学习+高校联合实验室"的三维培养体系。数据显示,该校近五年累计孵化市级以上科创项目37个,学生专利申请量居全市前列。校长坦言:"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成长,让创新成为一种思维本能。"
此次折桂引发教育界热议。业内人士指出,从深圳少年科学院到东莞科创军团,珠三角城市群正通过创新教育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正如陈浠母亲所言:"与其说是获奖,不如说是对孩子探索精神的最好褒奖——科技创造本就该充满无限可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