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岛武山沙社区,广深沿江高速旁的工地正钻探着最后几个地质取样孔。钻机从23米深处带出的岩芯呈现特殊纹理——这正是滨海湾水质净化厂选择半地下建造的关键:地下空间将容纳五万吨级处理系统,地表仅保留综合楼与生态景观带。"相当于把六个标准泳池沉入地下,"水务工程师陈工展开剖面图,"既节省3.2公顷地面空间,又隔绝设备噪声对大学城的影响。"
在工程指挥部的3D沙盘上,生物处理池被设计成错层结构。AOA生物池位于地下负二层,通过特殊导流系统使污泥停留时间延长至常规工艺的1.8倍。"就像给微生物造了个立体公寓,"设计总监指着模型解释,"处理效率提升30%,占地反而缩小。"当钻探机组完成最后取样,工地电子屏亮起倒计时:距离7月主体施工还剩11天。
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建设指挥部里,校长助理正查看水质净化厂数字孪生系统。轻触屏幕上的生物除臭滤池模块,实时模拟数据立即弹出:硫化氢去除率98.7%,排气口浓度仅0.02ppm。"校区食堂距净化厂仅800米,"他转向水务集团代表,"这个数据让我们放心了。"
更精密的设计藏在工艺链条中。污泥脱水车间配置了AI视觉识别系统,可动态调节离心机转速;加药间储罐埋设的传感器能预判水质波动,提前12小时调配药剂配比。"处理过的水将用于校区绿化和河道补水,"水务项目经理调出再生水规划图,"年节水可填满32个标准泳池。"此刻工地旁的中交科创智造园,已预留好再生水管道接口。
站在未来厂区观景台选址处,海风掠过太平水道送来咸腥味。市水务集团总工指向正在清表的5.2公顷土地:"地面将复刻威远岛原生植被,选用木榄、秋茄等红树林品种。"景观设计师的平板电脑上,半地下厂房屋顶已生成三维绿化模型——坡度精确控制在15度,确保乔木根系不破坏混凝土密封层。
当夕阳给对岸虎门大桥镀上金边,工程指挥部正召开生态协调会。生物专家建议在厂界墙种植络石藤:"藤蔓三年可形成降噪绿墙,比声屏障环保得多。"这项提议被纳入施工图修改清单。2027年投产倒计时的电子牌下,一组白鹭掠过正在钻探的工地,它们的迁徙路线与未来再生水河道完美重合。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