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光灯聚焦在签约笔尖,清华大学积极教育技术服务项目的落款墨迹未干,东城旗峰学校报告厅的电子屏已同步弹出课程图谱——这座拥有二十年历史的民办学校,正式挂上“清华大学积极教育实践基地”的铜牌。当张鹏博士阐释“合作与爱”的心理学本质时,台下三百余位家长的手指在手机屏上快速滑动,实时生成的课堂情绪热力图正印证着理论:孩子们对“希望感培育”课程的关注度达峰值。
理论照进课堂
张庆吉会长举起沙盘教具现场演示:旗峰学校初一年级的心理课将植入职业憧憬推演模块,学生需用微型道具规划十年后的生活场景。“这不是理想主义空谈,”张鹏指着脑电波监测数据解释,“当青少年具象化未来目标时,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提升37%。”签约仪式刚结束,首批适配东莞的本土化课程包已上传云端——包含40个优势品格训练游戏和12套家校共育方案,其中“广府文化中的韧性传承”情景剧获清华团队特别标注。
深耕生命沃土
旗峰学校校长展示的“四个百工程”日志本见证实践根基:百场法治讲座记录着少年模拟法庭的成长,百个生态角培育出32种校园植物图谱。而新构建的“预防-浸润-发展”三维体系更显突破性:校医务室增设积极心理筛查仪,走廊墙面将嵌入情绪表达互动屏,初二年级则试点“生涯优势档案”,通过AI分析课堂表现与社团活动,生成个性化成长路径图。“我们不要流水线上的优等生,”校长抚过档案册烫金标题,“这里每个孩子都该被看见独特的光芒。”
湾区幸福启航
作为东城街道“幸福校园”联盟的首个示范点,旗峰学校的辐射网络正加速铺展。东莞康复医院将派驻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社区家长驿站同步开通24小时咨询专线。当大屏展示出九月课程表——击鼓传花式的情绪认知课、基于东莞制造业的职业生涯沙盘推演,礼堂响起热烈掌声。这所毗邻深圳的民办学校,正将清华实验室的前沿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教育变革。
随着东城教育办启动第二批联盟校遴选,旗峰模式将在大湾区播撒更多幸福种子。当科学量表取代经验主义,当数据图谱照亮个体差异,这场静水深流的教育革命,终将让每株幼苗寻得破土而出的最佳角度。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