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召开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站成立大会,以"党建引领、协同育人"为核心定位,构建覆盖思政建设、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链条育人网络。通过83个家委会党小组与12个专项工作组协同运作,联动街道党委、公安、社区等社会资源,打造新时代教育质量提升的立体化解决方案。
工作站以"三级架构+专项突破"模式运行:
组织根基:3个年级家委会党小组统筹方向,70个班级党小组渗透至教育末梢;
功能模块:12个工作组分攻思政引领、课程创新、心理健康等关键领域;
资源网络:依托街道教育系统党委,整合公安、城管、社区网格等社会治理力量,形成安全教育、社会实践资源池。
铁三角制度筑牢协同根基
为破解传统家校社合作松散化难题,工作站建立三大保障机制:
权责清单制:明确校领导、家委、社会单位责任边界,实行季度履职评估;
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家委会舆情管理、社会资源对接等专项培训;
数字协同平台:搭建实时数据共享系统,实现校园安全预警、学生成长档案的跨主体同步。
政校社三方共启育人新篇
活动现场,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孙迎春公布组织架构后,南城教育系统党委书记李焱等嘉宾为12位工作组长颁发聘书。在公安、社区代表见证下,"党建引领协同育人工作站"正式揭牌,同步发布《工作站三年行动纲要》,明确将开发30门社会实践课程,建立5个校外红色教育基地。
教育质量攻坚锚定协同破壁
学校党总支书记王玉亮强调:"教师团队须打破课堂围墙,将家长职业资源转化为项目式学习案例,把社区治理难题设计为跨学科实践课题。"南城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李焱则透露,将把工作站成效纳入街道党委考核指标,建立"家长满意度-社会资源贡献度-学生素养提升度"三维评估模型。
工作站已启动三大攻坚项目:
安全护学体系:公安部门派驻专员指导校园周边风险排查;
职业启蒙计划:联动50家企业开设家长职业分享课;
社区实践基地:在6个社区设立学生志愿服务积分站,实践时长计入综合素质档案。
南城教育系统党委将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对工作站经费使用、课程质量进行动态监测。据悉,首期200万元专项基金已到位,重点支持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社会资源数据库建设。这场教育改革试验,正试图用党建红线串起散落的教育力量,重塑协同育人生态。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