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大地金秋送爽,稻浪翻滚,韶关乐昌市黄圃镇的田野间弥漫着浓郁的稻香。泸溪河蜿蜒流淌,白虎砦山影叠翠,金色的稻田如画卷般在山水之间铺展开来,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农户们弯腰忙碌,一幅热火朝天的秋收图景正徐徐上演。今年,由东莞市石排镇与东莞科创集团联合派驻的驻黄圃镇帮扶工作队主导推动,全镇400亩“美香占2号”富硒稻米于11月中旬前全面完成收割,实现丰产丰收,粮企全程订单收购,产业帮扶成效初显,既守住了粮仓,也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自年初以来,驻镇帮扶工作队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黄圃镇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坚持“一年试种、两年推广、三年形成规模”的发展路径,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力推进本地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工作队深入调研,整合现有农田资源,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实地勘察,综合土壤条件、灌溉能力与耕作习惯,最终确定将东村和里村作为“美香占2号”推广种植的核心基地。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购销的“五统一”模式,有效整合零散田块400余亩,动员4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既有种植大户带头示范,也鼓励散户积极加入,初步构建起烟稻轮作条件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新格局。
在生产端,帮扶工作队注重夯实农业基础,提升科技含量。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万余元,用于整治农田沟渠、完善灌溉系统、升级机耕道路,切实改善耕作条件,打造宜机化“良田”。同时,携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技特派团队,全程介入水稻生长周期,从育苗、插秧到抽穗、病虫害防治,实施闭环式技术管理。优选“美香占2号”为主打品种,搭配“广百香”“黄香丝苗”等优质长粒丝苗米,确保品质优良。针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插秧延迟、肥力不足、稻瘟病风险等问题,科技人员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农户调整水肥管理、优化防治方案,并投入5万余元专项资金,按生长周期分批配送化肥、农药等农资,确保科学种植落地见效。今年,400余亩“美香占2号”平均亩产稳定在900斤,产量与品质双双达到预期目标。
在市场端,帮扶工作队主动出击,打通产销链条。积极引进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深度合作模式。在水稻种植前即签订400亩订单收购协议,以市场价为基准,根据稻谷品质实行溢价收购,有效规避“丰产不丰收”的风险。截至目前,企业已实际收购稻谷130余吨,实现销售总额超60万元,农户种得安心、卖得放心。订单农业的落地,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户的“卖粮难”问题,更倒逼生产环节向标准化、优质化转型,形成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驻黄圃镇帮扶工作队表示,将在现有400亩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谋划建设东村—里村千亩富硒稻米种植示范基地。初步规划涵盖育秧区、试验区、主产区、配套区及仓储区五大功能板块,推动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化、品牌打造系统化、稻米加工链条化。下一步将重点引入深加工企业,开发富硒米、胚芽米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力争将黄圃稻米打造为乐昌乃至粤北地区的特色农业品牌,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