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勒克莱尔超市的货架上,深褐色玻璃瓶反射着冷光。标签上“有机茶油”的法语标识下方,一行小字标注着产地:中国贵州玉屏。今年7月,黔玉油茶公司7.8吨茶油穿越亚欧大陆,成为首款获得欧盟217项严苛认证的贵州食用油。而在玉屏油茶加工厂,质检员正比对东莞引入的全流程监控系统——正是这套设备让酸价指标稳定在0.15mg/g以下,叩开了欧洲市场大门。
产业裂变:山货蝶变国际标准
油茶林深处,技术员陈伟的平板电脑跳动着实时数据。98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浇筑的产学研体系中,藏红花基地率先完成数字化改造。2.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里,花为农业的工人正封装发往越南的10公斤特级藏红花,包装盒上印着韩文、阿拉伯语等多国标签。“明年迪拜订单已排到三月。”董事长胡奋丽抚过恒温货架。2024年数据印证着产业升级:油茶销售额增27.35%,羊肚菌涨21.75%,藏红花飙升45.20%,中央财政油茶示范奖补项目的铭牌已挂上黔玉公司展厅。
微工厂里的安居梦
康华社区扶贫车间弥漫着黄桃清甜。女工叶单利利落套上泡沫网套,身旁纸箱摞成小山。“每天经手上万斤鲜果,自家种的黄桃也搭车卖去广东。”她笑着展示手机到账记录:上月工资2870元,黄桃销售分成另得1200元。车间负责人石帮堂掀起隔音棉门帘,40多台缝纫机嗡鸣震耳:“旺季能解决130人就业,九成是搬迁群众。”在玉屏,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已建成9个,累计吸纳1553名群众在家门口端稳饭碗。技能培训课堂里,“南粤家政班”学员正演练广式煲汤,叉车实训场上空升起橙色警示气球。
黄金通道24小时
五里桥村的夜幕被冷链车灯光撕裂。8月7日凌晨,杜秋山守着最后两万斤黄桃装车:“冷链直达东莞只要一天,糖度保证14度以上。”千里之外的海德壹号广场,东莞市民排队试吃玉屏黄桃切片。“北纬27°黄金产区的甜度炸弹!”玉屏皇桃协会秘书长张天林的吆喝穿透人潮。这条“黔货出山”快车道,由150万元物流补贴夯实路基:东莞布局5家消费帮扶专馆,工会采购协议覆盖80家企业,“832平台”直播间里,侗族姑娘的带货声浪冲破十万观看量。2024年“玉货入湾”销售额达1.89亿元,同比增长9.49%。
山海间的薪火相传
德龙小学机器人教室迸发欢呼。史田烨操纵自制机器人撞倒障碍物,东莞支教教师潘祥威竖起拇指。这个曾连电脑课都开不齐的山区学校,如今在省级科创大赛斩获三等奖。“双能刷地机器人用了东莞捐赠的传感器。”潘校长翻着教案,里面记录着“2+5”培训模式如何让八件市赛作品全部获奖。玉屏中医院儿科诊室,东莞支医专家李溢朗的听诊器温暖如春。他推行的雾化吸入治疗技术,使儿童急性喉炎治愈率提升40%。“传帮带”笔记写满三大本,跟学的本地医生已能独立处置重症肺炎。
从武陵深山到南海之滨,油茶林、黄桃园、微工厂、育苗室共同编织着“2441”协作蓝图。当法国主妇用玉屏茶油调制沙拉,当东莞孩子咬下24小时前刚离枝的鲜桃,这条横跨1600公里的协作纽带,正将山海情谊熬煮成最醇厚的人间烟火。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