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莞咖啡店的落地窗前,蒸汽火车正穿越花海驶向远方。这座由废弃坡屋改造的工业风咖啡馆,开业半年吸引三万余人次打卡,成为横沥镇张坑村的新地标。村民钟姨在隔壁老宅支起云吞面摊,现包的鲍鱼云吞在沸水中翻滚。“家门口创业,收入比进城打工多三成!”她舀起浓汤时,檐角风铃正叮当作响。
这样的蜕变在村中四处绽放。坍塌的猪圈变身科普菜园,朱阿姨摘着丝瓜笑道:“这片‘四小园’让全村实现蔬菜自由。”青石板路串联起43户美丽庭院,市级示范户陈翠兰家的三角梅墙下,每周都有邻镇游客来取经。最让老人称道的是适老改造——升级的活动中心里,银发族边吃爱心早餐边排队量血压,垃圾分类站取代了曾经的蚊蝇滋生地。
硬件提升背后是产村融合的精密布局。16.1公里沥青路网托起两大经济引擎:星泽日用品等三家结对企业年创产值4亿元,西部工业区新落成的仙津生物厂房飘出益生菌发酵的微酸气息。而张山峰文化休闲区的规划沙盘前,村委张慧超正讲解“双轮驱动”战略:山顶观景台与山脚民宿群将通过索道相连,让游客上午俯瞰千亩花田,下午体验云吞面手工坊。
细微处更见治理巧思。花卉超市推行“清洁积分换花苗”,村民王伯用30积分抱走了罗汉松;垃圾分类站管理员老黄在电子屏上划出曲线:“上月厨余垃圾转化有机肥1.2吨,正好滋养四小园。”当夕阳给青砖墙镀上金边,新装的路灯次第亮起,老人们在张坑公园的环湖步道上聊着家常——这条由废弃水沟改建的步道,铺路石材全部来自拆迁旧屋。
从网红咖啡馆飘散的拿铁香,到云吞面摊升腾的烟火气,从智能工厂的机械轰鸣,到菜园采摘的欢声笑语,张坑村用省重点培育项目的机遇,将乡村振兴写成了一卷立体的民生诗篇。当晨雾中的火车再次鸣笛,这个东莞腹地的村落,正载着村民的期许驶向更丰饶的四季。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